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

ID:9404785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30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_第1页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_第2页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_第3页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_第4页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领导思想遗产。中国传统领导思想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是君主专制下的极权政治、等级制度、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领导思想注重以伦理道德关系为核心的“内圣外王”之道,以森严的等级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结构,注重领导权术的研究,提倡“民为邦本”,强调为政者的道德修养,缺乏对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的研究。传统领导思想具有较强的经验性、伦理性、人治性、封闭性和保守性等特点。纵览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有关领导

2、的思想,具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择其精华简要介绍如下。一、提倡以民为本儒家强调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才能维持长期的统治和社会的安定。民众是统治的基础,“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水所以覆舟”,就是这种思想的比较形象的表达,君主与民众之间是舟与水的关系,君主一旦失去民众的支持,迟早将失去统治地位。(一)民为邦本,顺乎民意如何看待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是领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都提倡重视人民的力量和作用,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以民为本,顺乎民意,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太平御览》载,孔子的学生子夏将君民关

3、系喻为鱼水,提醒执政者不要脱离民众:“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执政者能否赢得民心。《管子》指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必当下顺民心”。宋代程颐云:“为政之道,以顺人心为本。”历史表明,民心向背关乎统治的稳固和长久,关乎国家的兴衰成败。政局的治与乱,事业的兴与衰,国家的存与亡,以及为政者个人的荣辱得失,莫不系于此。其二,顺乎民心,取信于民。统治者欲得民心,必须顺乎民意,获得民众的信任。孔子认为,民众的信任比粮食军备更重要,是治国理政第一位的大

4、事。西汉初期思想家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中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闻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要取信于民,执政者首先要倾听民声,顺乎民意,满足民愿。再者,统治者要信任民众,相信民众,就要开诚布公,以诚待民,无伪诈之心。(二)富民教民,民安邦固既然民众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那么统治者的基本职责就应该是富裕民众,教化民众。1.富民民富,才能国富。只有民众富裕了,生产才会有发展,国家才会更富裕。《荀子》云:“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则出实百倍。”民富,才能君富。《论语》云:“百姓足,君孰与不

5、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荀子》云:“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只有让老百姓先富起来,方能实现“上下俱富”。民富,才能国安。《管子》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家就安定。怎样才能富民呢?古人主张:首先要体恤民众疾苦。孔子要求执政者对民众要“仁爱”,孟子要求统治者要重视民众、关心民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并且统治者要施利于民,因为“民之为道者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滕文公上》。。其次要兴利民之举。所做的事情要对老百姓有利,要多做些于民有利的实事、好事,正确处理取民与予民的关系。再次,要有富民之策。统治

6、者不仅要有富民之心,而且要有富民之策、富民之举。要轻徭薄赋,取民有制;劳役适度,不误农时;体察下情,关心痛痒,帮助民众发展生产,使百姓拥有土地等基本生活资料等。2.教民孔子认为,在经济上使民众富裕起来之后,统治者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对民众进行教化,即“富之”、“教之”。民富,不一定国安,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统治的久远,还必须教化民众,使民众服从统治。孟子认为,有无教化是区别人类与禽兽的根本标准:“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通过对民众的教化可以改善执政者与民众的关系,从而赢得民心。“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

7、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教化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道德规范。二、重视领导权术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领导权术的研究为核心和重点,重视对领导权谋的探讨和运用,即重视“治术”、“权谋”,缺乏对领导制度和本质的思考。(一)儒法相济,德刑相辅德治与法制、王道与霸道是中国先秦时期儒法两家提出的相互对立的政治主张,后来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略。儒家主张实行礼治、德治、仁政、王道。这种治国方略的核心是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服人,通过德治达到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认为“以德行仁者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