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84115
大小:8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9
《高三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安阳市梅园中学单金慧一、教材分析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必修5第二章数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而且数列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是考查学生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好素材,长期以来,数列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而高考对数列的考查又集中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上,都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看,通过公式推导教学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2、能力,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2.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认知的有利因素.认知的不利因素有: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定势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公比q=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3.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公比与1的关系.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
3、关的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节课的特征,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小设问层层推导,并穿插启发引导、互动讨论多种教学方式,希望能达到起点低,落点高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学生的学法以观察发现、自主探究、类比联想、归纳总结的方式学习,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
4、回到特殊的学习过程。四、过程分析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首先故事引例后,设置问题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发明者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在学生思考交流后容易得到发明者西萨要求的麦粒总数是:①。紧接着提出问题二:你能说出此式的特点吗?让学生观察得到这就是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再抛出第三个问题:你会计算吗?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科书故事引例,让学生从数学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探索兴趣。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在上个环节提出第三个问题后,给学生时间思考交流,学生可能会用计算器逐步计算,但是遇到阻力,计算量太巨大了,此时提出问题:还有更好的方
5、法来计算吗?这里给学生留适当的时间思考后再提出问题:如果①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②请你比较①、②两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充分地比较、讨论后可以发现,两式上下相对的一些项完全相同,把两式相减,就可以,得到.到这里,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如此简洁的计算方式,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设立两个思考:(1)你能仿照等差数列给这种计算方法起个名字吗?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求和法对比学习。错位的方法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教师才有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当教师把学生从“倒序相加”的思维
6、定式中引导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等思维品质就得到了提高,思维品质提高了,思维能力也就提高了。(2)纵观全过程,①式两边为什么要乘以2而不乘以其它的数呢?通过反问,让学生能发现乘以2就是乘以公比,才能做减法消去相同的项,这是突破错位相减法学习的关键。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特殊问题的解决,为下一步向一般过渡做好铺垫。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先给出教材问题,求和:,让学生观察此式特点,与①式有何区别?学生会发现这依然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问题,首项是1,公比是。让学生类比联想使用刚得到的错位相减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7、,并展示学生的解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当通过错位相减得到时,能不能直接两边同除以呢?从而引导学生对=1和进行分类讨论,得到完整准确的结果。那么,在等比数列中,其前n项和,,你会计算吗?由于前两次活动逐步深入分步突破,学生很快可以得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本环节中,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归纳总结,形成通法,解决了本节课的大部分重点难点。增强了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快。4.新知运用,深化认识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1),,,…(2)此题选自教材P56例题,通过
8、对本题的学习和解答,研究公式特点,直接套用公式,促进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目的一方面是加深对公式的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