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_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_汤云龙

农民工市民化_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_汤云龙

ID:9372208

大小:306.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9

农民工市民化_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_汤云龙_第1页
农民工市民化_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_汤云龙_第2页
农民工市民化_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_汤云龙_第3页
农民工市民化_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_汤云龙_第4页
农民工市民化_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_汤云龙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市民化_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_汤云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3卷第5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Vol.13No.52011年10月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Oct.2011中图分类号:DF47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50(2011)05-0034-08农民工市民化: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汤云龙(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33)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摘要:农民工问题是第二次转型背景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要实现农民工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即农民工市

2、民化。残缺的市场主体、公共产品的边缘人以及失范的利益表达,既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也是进一步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赋权基础不稳固、维权方式不健全等权益缺失问题,是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对农民工市民化中的权益予以重构。同时,将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和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政府责任,作为权益实现的主要路径。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权益建构;权益实现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一、问题的提出与视角的选取①这里的转型是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进入了转型与危机碰撞

3、后的时代。第二次转型,是相对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言的。这次转型的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从经济优先发展转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城乡二元结构转向城乡一体化;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廉价劳动力由作为优势被重用转向作为劣势而淡出;等等。这次转型的关键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和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解决,而农民工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缩影,贫困人口大多为农民。在此意义可以说,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实现这次转型的关键性内容。解决农民工问题,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民工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即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作为重要

4、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理论命题,已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社会学从社会认同、角色理论、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角度展开;经济学主要围绕现存的制度障碍、市民化社会成本分担等展开;而人口学则重点关注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因素对其市民化的影响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也必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都根源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不同的基本范畴、研究方法和学术旨趣。而权利是“法哲学的基石范畴”,②从权益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探求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法学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路径,也是法学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视角。此外,从权

5、益的视角研究农民工市民化,还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权益标示了个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自由行为的可能限度,确立了个体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工问题就是制度选择的问题,是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通收稿日期:2011-07-27作者简介:汤云龙(1983-),男,河南杞县人,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年第5期农民工市民化: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35过制度对身份选择做出的矛盾取舍。农民工的身份特征正是国家矛盾取舍的产物,国家在给农民工贴上身份标签的同时,已经决定了其独特的权利形态。比如,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与市民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农民工享

6、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与市民的不对等,这些都是国家制度选择的产物。因此,国家权力与农民工个体权利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农民工问题的切入点。而权益能够将个体行动与国家行为联系起来,把个体利益要求与社会规范要求统一起来,以此来体现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权益是针对利益目的的正当要求,是正当利益的法律体现。利益分配问题是农民工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农民工问题不是农民工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问题,而是农民工利益极易受到侵害和被忽略的问题,是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却未能从国家、社会、城市中得到相对称回报的问题。农民工应

7、有什么样的利益诉求?他们的利益诉求是否应当得到国家的支持?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与市民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这些都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亟需回答的问题。利益平衡以及对利益是否正当的判断,都需要权益理论予以回应。二、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一)残缺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市场体系的核心。市场主体以其在经济运行中的职能为标准,可划分为生产主体、交换主体和消费主体。农民工在市场上的法律地位可以分别从这三种主体类型进行考察,在现行体制和法规政策框架下,无论从哪种角度考察都可发现,农民工作为市场主体都存在诸多缺陷。1.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者③就其法

8、律劳动者,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属性而言,体现为劳动者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