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71034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29
《文明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明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提倡各地教育部门集中力量办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纷纷崛起,农民及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子女同样的学校教育资源,分享城市更为文明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但他们过早离开父母,离开家庭,长期在学校住校学习和生活,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为寻找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从学生的文明教育及行为着手,我校在近三年对3000余名寄宿制农村学生的教育中,想办法,寻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教育、文明教育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收获,促
2、进孩子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德诚于中,礼行于外”,文明礼仪是人们道德观念、情感等内涵的外化。青春期是养成良好品德的最佳时期,对他们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至关重要。首先,我们从要小事抓起,注重品德、礼仪、仪表、诚信教育。要求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以德立身,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礼貌待人,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奉献社会,遵守公德,勤奋学习,进取向上。其次,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微笑”、“学会问好”、“学会礼让”、“学会感恩”。规范他们的行为,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 “文明形象”为标准,以《奇台六中中小学行
3、为管理细则》、《奇台六中宿舍物品摆放说明》、《奇台六中学生宿舍管理量化评分标准》、《奇台六中学生十条禁令》等条例,使学生对照联系自己的行为,明确怎样的行为才符合文明礼仪要求,从而规范了他们的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了他们的人格修养。孩子的成长对他本人性格塑造、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寄宿生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学生的眼里父母就是赚钱的机器,缺乏人情味。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能力尚欠缺,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离开了父母的管束,便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他们难以得到父母关爱,却渴望温情,为得到温情可能不
4、择手段,或得不到温情后漠视人情甚至发展为仇视人情。在中学生中,出现早恋现象很多,我多次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引导他(她)们,使他(她)们转变很大,受到一定的效果。有些学生的家长并不图孩子在校学习怎样,而仅仅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放松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对学校工作不予理解和配合,这样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因此大多数寄宿学生在离开父母监管的视线范围后,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一种行为方式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缺乏亲人的关爱和呵护,又让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如意,情绪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和排解,很容易让他们在哥们义气中迷失自己,甚至违法犯罪。主题班队会是对
5、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请家长参与主题班队会,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感悟,落实家庭礼仪。以“我和父母一起做,争做文明礼貌星”为主题开展“读、讲、思、查、诺、做”系列活动,做到:读礼仪书籍,讲礼仪故事,思自己言行,查不文明现象,承诺一个习惯,做几件实事。开展了积累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展示礼仪风采系列活动,为了使家校联系持续长久地开展下去,每个学生都在班主任的督促下大大提高学生的约束能力和文明素养。总之,培养学生养成习惯的方法很多,只要选择合适的教育途径,按照未成年人的思想任务的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
6、行为。教育是一种含蓄的心灵晤谈,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有待阳光照耀,雨露滋养的花蕾,教师只有用自己的一片深情,才能使学生的心花灿然绽放。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样会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