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14847
大小:6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7
《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文新[摘要]本文在综合国外学校欺负问题研究文献及我们自己研究成果基础上,概述学校欺负的性质与危害、我国中小学中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及学校欺负干预等问题。[关键词]欺负;危害;普遍性;干预20世纪80年代初,挪威、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学校中陆续发生一系列因欺负而导致学生自杀的恶性事件。学校欺负问题由此开始引起这些国家政府、教育行政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心理学家随之开始对其展开系统研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数十个国家的心理学家对本国学校中的欺负展开了研究,其中不少国家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学校欺负干预活动。学校欺负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
2、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学校欺负问题也开始引起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者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学校欺负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欺负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我国中小学中欺负问题普遍性与基本特点以及学校欺负干预等问题进行概述。一、什么是欺负简单地说,所谓欺负就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对另外一个人实施身体的或心理上的攻击或侵害。学校欺负问题研究的主要开拓者、挪威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ofBergen)的DanOlweus教授曾从受欺负的角度对欺负进行了具体描述:“一个学生受到另外一个或几个学生如下对待时,这个学生就是在受欺负:说难听的话、取笑或叫取难听的外号;将他排斥在朋友群体之
3、外、故意不理他;打、踢、推、撞或威胁;散布谣言、散布恶意小纸条以使别的学生不喜欢他;做其他诸如此类的伤害性事情。上述事情经常发生,并且对受欺负的学生来讲,他难以保护自己。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在受欺负。当一个学生经常被别人以伤害性方式讽刺时,也是受欺负。”从分类学的角度来说,欺负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或一个子类型。它同攻击一样,以给他人造成身体、心理的伤害或财物损失为目的。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欺负与一般攻击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即在欺负行为中,欺负者通常在体力、心理、社会地位或者人数上占优势,而受欺负者作为被侵害者的一方在受到欺负时不能有效自卫。因此
4、,欺负总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此外,欺负通常还具有重复发生的特点。所谓重复发生性,指欺负者和受欺负者通常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的欺负/受欺负关系,受欺负者重复性地遭受来自另外一个或多个学生的攻击。根据其发生方式,研究者通常把欺负划分为身体欺负、言语欺负和关系欺负。身体欺负指运用身体力量、通过身体动作来实施的欺负行为,如打、踢、推、撞以及抢夺、破坏物品等;言语欺负是运用语言、通过言语活动来实施的欺负行为,如骂人、叫取外号、嘲讽;关系欺负则运用人际关系或关系网络来实施欺负行为,主要包括背后说人坏话、
5、散布谣言、社会排斥等。关系欺负通常不易引起人们重视,但它同样会给受欺负者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持久的心理伤害。二、学校欺负的危害欺负可以发生在多种情境、各种人群身上,如工作场所中的雇主与员工间、员工与员工间以及监狱中的犯人间等。其中,学校情境中学生与学生间的欺负最为发展心理学家们所关注,这是因为学校欺负对正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以及学校环境和教育等有着多方面的危害。(一)学校欺负对受欺负者与欺负者心理健康和适应的危害受欺负通常导致个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等内部心理问题,在极度抑郁和孤独的情绪下,他们甚至会产生自杀念头。受欺负与内部心理问题的联系在受到关系欺负的儿童身上
6、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学校里受到排挤的学生往往比受到身体和言语欺负的学生的抑郁和孤独水平更高[1]。此外,儿童在经常受欺负而不能有效自卫的情况下,会产生自我否定而导致自卑。受欺负者易为同伴所拒绝,而不受同伴欢迎,他们的同伴地位最为糟糕。并且,受欺负对男生同伴地位的消极影响大于对女生的影响,表现为,受欺负男生的受欢迎程度较差,而受欺负女生的受欢迎程度并不比未受欺负者差[2]。在学业适应上,受欺负通常造成儿童对学校的消极态度,表现为不喜欢学校、厌恶学校,乃至逃学和辍学。受欺负经历以及受到欺负后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也会影响到其学习,造成他们注意力分散,不能专心学习,从而导
7、致学习成绩较差。对于欺负者,欺负同样对其心理健康和适应有严重的消极影响。欺负者在认知、行为与情绪上通常存在缺陷。在认知上,他们对欺负行为持有认可和肯定的态度、不能移情并进而体会到受欺负者的痛苦;在行为上,他们缺乏恰当而有效的行为反应、行为控制能力较差;在情绪上,欺负者易被激怒,对一般性外界刺激反应强烈,焦虑水平较高[3]。因此,他们易表现出攻击和欺负行为。同时,欺负与攻击的发展具有稳定性,那些在早期就表现出较高攻击行为水平、经常欺负别人的个体,在日后仍会保持较高的攻击行为水平。这样,欺负者的上述认知、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