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

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

ID:9309634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7

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_第1页
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_第2页
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_第3页
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1.(2014·山东潍坊文综一模·45)(10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

2、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苏辙《栾城三集》(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6分)2.(2014·山东菏泽一模·44)(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

3、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3.(2014·山东德州一模·45)(10分)阅读材料

4、,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励、引导并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材料二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家庭政策得以推行的作用。(6分)(2)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4分)4.(2014·山

5、东青岛一模自测·4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

6、数交纳钱,称助役钱。(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6分)5.(2012·浙江自选模块·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7、,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4分)(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6分)6.(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

8、,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