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0460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7
《让“爱”永留心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爱”永留心中 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有4篇课文,都是围绕“爱的奉献”这一主题来组织单元的。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课文的字里行间也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看了这些课文,我不禁对现在的孩子担起心来。因为我发现,现在的这些孩子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只懂得被爱(他们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而不懂得如何付出他们的爱。 虽然学校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都会搞一系列的“感恩”活动,诸如让学生写“感恩卡”等,但似乎收效甚微。这些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仍然“我行我素”:与老师碰面不知问好;同学间不知互相帮助…… 细想想:小学阶段正是
2、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住校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之一。老师的教育、言行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 那么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品质习惯,从小事做起。 关心别人也是一种品质和习惯,需要从小养成。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一般缺少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的内在意识,他们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受以自我
3、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的制约。然而,在社会群体中,关心他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前提,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及习惯十分必要。 首先,关心别人从孝敬父母开始。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很简单,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很难想像他会去关心别人。 其次,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能产生关心别人的意识。 1.让孩子学会一些家务劳动;作为家庭一分子,孩子有责任参加家务劳动。 2.让孩子学会为家庭分忧;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支撑一个家庭是很不容易的,自己有责任为家庭出力,要有为家庭分忧的意识,不让父母操心。 3.让孩子学会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 二、 培养学
4、生体谅别人的品质。 体谅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对于从小任性惯了的孩子,这种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结合具体行为给学生讲道理,告诉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学会体谅别人,不要只顾自己,首先要站到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事先考虑别人,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不要强加于别人做某件事,而要和别人协商做事,只有征得别人同意方可满足自己的要求。要知道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但如果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可能结果就不一样。 三、 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品质。 互助、合作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
5、人的基础和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小我们就应告诉孩子:“与人相处,主动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帮助永远都是相互的,当你去帮助一位有困难的人,你会忽然发现自己比对方幸运多了!正如一个为买不起好鞋而烦恼的人,出门看到一个没脚的人,他立刻觉得自己已经很幸福了。幸福常常是在和不幸比较之中获得的。那些在优越的环境中烦恼的孩子,一旦有机会走近和去帮助那些同一片蓝天下、不同命运的孩子,他们的情感世界就会发生变化,他们的生活也就会随之改变。慢慢的他们就会领悟到:人生最大的胜利是战胜自己,而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帮助有困难的人。 四、 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品质。 人类是一个群体
6、;群体间的交往是以尊重为基础,在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友善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小事做起。例如:要教育学生不要取笑残疾人;对长辈要有礼貌,要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习惯和隐私等等。 五、 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的品质。 分享行为是学生亲近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学生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关心他人的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分享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情感智商”的素质。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而又举足轻重的因素。一首歌中这样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学生,我们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
7、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别人。 正像本单元的导语告诉我们: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仁者爱人”,有爱,才能使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而缺少了爱和情感,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孩子们才可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