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的感悟

“做数学”的感悟

ID:9297663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7

“做数学”的感悟_第1页
“做数学”的感悟_第2页
“做数学”的感悟_第3页
“做数学”的感悟_第4页
资源描述:

《“做数学”的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做数学”的感悟“做数学”的感悟   如何上好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知识?尤其是关于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看着手中的教材,我不禁焦急起来。由于学校关于这方面的教学用具相对缺乏,致使本来就很难让学生理解的这部分知识变的举步维艰了。尽管到了六年级,孩子们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直观教学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如果脱离直观教学的演示,效果可想而知。何况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有个别孩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厌学情结。面对这些孩子,我又岂能坐视不管呢?他学一点总要好一点,不放弃是我一贯坚持的信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想到

2、了一个别样的教具:萝卜。  让孩子们把萝卜带到课堂来,让它成为课堂一道别样的风景。经过这两天的教学,我发现:尽管圆柱表面积的变式练习复杂多变。然而因为有了萝卜的介入,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作业的质量一天比一天好,就连那几个曾经特别让我头疼的人群除了计算上偶尔出错外,对这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是相当的清晰明了。还记得刚刚学习圆柱时,我通过实物引导孩子们掌握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后,我便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用萝卜做一个实心圆柱,孩子们可高兴了,在小组的合作中完成了一件件完美的作品;在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后,针对一些错综复杂的变式练习,他们也能充分地运用手中的萝卜自己动手操

3、作,验证结论的可靠性,比如:  练习1:将一个圆柱切成两个圆柱,表面积有变化吗?怎么变?  练习2:将一个圆柱沿底面直径切成两个半圆柱,半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练习3:将一根圆柱形木料锯成两个圆柱,表面积增加;如果切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40cm。这根木料的表面积是多少?  练习4:一个零件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柱组成。怎么求这个零件的表面积?(小组合作)  ……  如果没有他们的亲自动手验证,后果可想而知。正因为有了自己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了。让学数学不仅仅限于千万次的反复练习,通过自己动手做数学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们自由徜徉的乐园。  事

4、实再一次证明:我们的教学要以“课标”精神(2011版)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大胆尝试,敢于放手,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享受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让孩子们享受到既有趣又有效的学习环境。那么做中学数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

5、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在“玩”中学数学。  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新课程的数学也要一改过去那古板的面孔,让学生好好的“玩”!“玩”数学就是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下以特质或物质化活动方式去感知事物。有了问题意识的玩,“玩”就有了方向。如果说“问”是学习的起点和主线,那么“玩”就是探寻主线的活动方式。“玩”数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和情感交流的饿过程。情感活动属于动力系统,它能促使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

6、、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的去“做”。它和被动的“记”数学相比,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而“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主要是表现在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直接指向活动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的结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榆快的体验,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意学、越爱学。  “玩”必须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之下的“玩”。在这种情景之下的“玩”,才能使数学学习的课堂,变成数学研究和人与人合作交流的场所,才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要的适应

7、、合作与交流的素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应使学生由原来的“听数学”,“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用数学”,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应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己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做”中感悟数学,在“用”中体验数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