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古诗文中的生命教育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古诗文中的生命教育意蕴论古诗文中的生命教育意蕴论古诗文中的生命教育意蕴论古诗文中的生命教育意蕴古诗研究59论古诗文中的生命教育意蕴周进珍(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黄石435000)提要: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关注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在我国古代优秀诗文中,蕴涵着对生命和谐性的礼赞,对生命独特性的张扬,对生命超越性的追求,所有这一切都可启发人们扞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关键词:古诗文;生命教育;生命的和谐性;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超越性中图分
2、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7)05—0059—03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课题.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关注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关注一切自然生命.这既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又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扞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I1生命教育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体系,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进行生命教育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不仅是因为欣赏者与文学作品之间是一种心灵沟通,推心置腹的对话,而且是由于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就是用”我”
3、的全部生命去拥抱作为对象的另一个整体的生命.翻开我国古代诗文,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作家无一不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他们用全部的身心去拥抱生命,去体悟人生,在那些优秀作品的文字背后都涌动着生命的热流,潜藏着对人生状态的终极关怀.本文试图通过对古诗文中生命教育意蕴的解析,为生命教育搭建一座新的平台.一,古诗文蕴涵着对生命和谐性的礼赞生命的和谐性,从狭义上讲是指个体生命三要素即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和谐,从广义上讲,是指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和谐,都是实现生命意义的前提和保证.从我国古代诗文中我们可以随处感受到对这种生命和谐性的向往和礼赞,
4、生命和谐性是流淌在古诗文中的脉脉血液.在古诗文中,生命和谐性的最突出表现是人的生命与自然物生命的亲和关系,自然宇宙生命和人的精神心灵,人的社会生命的和谐律动.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的《贺新郎》:“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仅如此,他还在《西江月遣兴》中描绘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日’去!’这里的敬亭山,青山和松树的生命和人的生命达成了自然的相互理解,相互安慰,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在互为你我中奏响生命的和谐旋律.这样的作品仅仅把它理解为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显然是
5、不够的,从根本上讲,其魅力在蕴涵于作品中的强烈的生命和谐意识.在古诗文中,生命和谐性的又一突出表现是人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物的精神品质息息相通,达成美妙的契合.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无心出岫的云,倦飞知还的鸟,以及孤松,菊花都赋予了与作者一致的个性情操;自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所歌颂的小草;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所赞叹的毛竹;陆游”冷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所感慨的梅花;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赏识的莲花,等等.它们已经不是自然意义上的花和草,也不仅仅是作家诗人抒写情怀的借托物或象征物,它们俨然是作家,诗人
6、灵魂的镜子,镜中的灵魂与关照物的灵魂实质上是和谐一致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毛竹的坚韧与不屈,梅花的忠贞不渝,莲花的高洁自爱,其实正是作家,诗人所追求和赞美的高尚品质.显而易见,抒情主人公与自然物在这里以更高的姿态,更深的层次达成了和谐与统一,令欣赏者在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品味生命和谐的韵味.在古诗文中对生命和谐性的礼赞,最集中的表现是作者着眼于生命间的联系,从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的角度注重生态因子多样性的和谐与平衡,互惠与共生.史怀泽曾说:”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也是如此.”I2他强调了生态伦理观念,实际上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但是,这个道理常被我们现代文明
7、人所忽视.值得欣慰的是,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早在我国古代就被诗人,作家们意识到,感受到了,并且在其作品中表达着淳朴的生命和谐意识.如,宋人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月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唐人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人的徐元杰《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即使是以豪放词着称的辛弃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