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62073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5
《高一语文全册教案:荆轲刺秦王教案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1、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2、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4、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5、背诵“易水送别”。【教学重点】一、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来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刺奏王的意义。二、要
2、历史地看待古人,看待英雄人物,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三、要理解学习本文历史的真实性和表达的艺术性。四、要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教学设想】一、大体读懂全文后,由学生根据文中的情节,归纳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并加以简述。二、因历来对荆轲刺秦王之举评说不一,教师可在介绍有关观点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观点的不同组成两个队或三个队,
3、有准备地进行辩论。【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上新课《荆轲刺秦王》,关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这种评价。相信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也会对荆轲有更深入的了解。二、复习《战国策》知识《战国策》
4、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补充:某日夜暗独坐,忽有一个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手仗,叩门进来,吹燃藜杖,以藜光照明,传授刘向《五行洪范》之文。刘向问老人姓名,老人说:"吾乃太乙之精,天帝悯卯金之子,特派我来传道给你。"并把怀中竹牒和典天文地图之书赠给了刘向。正是因为有此神授,刘向才能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
5、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三、【背景介绍】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
6、乱。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四、整体感知课文1、补充注释(略)正音正字淬(cuì)怜(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搭(zhèn)拊(fǔ)樊於(wū)期 夏无且(jū)2、[互动设计] 复述故事(略)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序幕(“秦将王翦破赵”——“至燕南界”):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开端(“太子丹恐惧”——“愿足下更虑之”):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
7、到易水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高潮(“既至秦”——“被八创”):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结局(“轲自知事不就”——“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尾声(“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秦王被荆轲震慑。3、《荆轲刺秦王》围绕“行刺”这一中心事件结构文章第一部分 行刺的缘起(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燕国危亡之际,太子丹就请荆轲谋策,荆轲想用樊於期的头取悦秦王,以便行刺,太子不忍,引出下文。第二部分 行刺的准备(从“荆轲知太子不忍”到“终已不顾”)交代入秦行刺三件准备工作及易水送别第三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