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湘教版科学三下2.4《雨下的有多大》word教案

2016春湘教版科学三下2.4《雨下的有多大》word教案

ID:9261792

大小:16.2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5

2016春湘教版科学三下2.4《雨下的有多大》word教案_第1页
2016春湘教版科学三下2.4《雨下的有多大》word教案_第2页
2016春湘教版科学三下2.4《雨下的有多大》word教案_第3页
2016春湘教版科学三下2.4《雨下的有多大》word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6春湘教版科学三下2.4《雨下的有多大》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雨下得有多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三、教学过程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有可能会下雨。积云分为淡积云、浓积云、碎积云三类,是一种垂直向

2、上发展的云块。积云为轮廓分明,顶部凸起,云底平坦,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的直展云;积云云底基本为水平状,顶部为圆弧状,有孤立的,也有重叠圆拱状的或直线排列的,外型类似棉花堆。积云云底高度在湿度大的地区一般在600-1200米,在干燥的地区为3000米,积云底部清晨接近地面,在午后就会上升。积云一般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卷云产生的高度很高,属于高云族,云底高度为4500~10000m,有时也可高达17000m或低至20000m以下。在这样的高度上,空气温度很低且水汽很少,云由细小且稀疏的冰晶组成,故比较薄而透光性较好,洁白而亮泽,常具丝缕结构。卷云因为云层太高,即

3、使生成小水滴,下降过程中很容易蒸发,不会抵达地面,故在地面上不会感到下雨,象征一整天都会是晴朗的好天气。积雨云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如高耸的山岳,顶部开始冻结,轮廓模糊,有纤维结构,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及碎雨云。积雨云几乎总是形成降水,包括雷电、阵性降水、阵性大风及冰雹等天气现象,有时也伴有龙卷风,在特殊地区,甚至产生强烈的外旋气流,下击暴流。夏季到来之前,我们在天上一般见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的向上凸起,就会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时候,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就会崩塌,天空也特别暗,马上就会哗啦哗啦下起暴雨,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有时还会带来冰雹或龙卷风。2

4、.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雨量器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并通过与之配套的雨量量筒,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适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环保、防汛排涝以及农、林等有关部门用来测量降水量。一般为直径20厘米的圆筒。(3)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在气象上用降水量

5、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雨:雨点清晰可见,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

6、: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100mm的降雨过程。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4)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四、教学后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如何正确使用看云识天谚语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就积累了“出门看天气”、“鸡鸣早看天”的丰富经验.所谓“看天”,也可以说主要是“看云”,或称为看云识天气.关于云与天气变化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7、在河南挖掘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东云自南,雨”的卜辞.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云图,共有132幅.每一幅云图上都有说明,解释当日、月或北斗附近有所给云图时,将知道未来有什么样天气出现.  由于云的种类和外型特征比较繁杂,下面我们就根据云的出现时间、方向和位置、动态、形状,颜色、透明度等特点来分析怎样正确使用看云识天谚语.  一、按云的出现时间划分  一年中间,气候上总的规律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以及冬半年潮湿.一天当中,存在着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的日变化.这些差异,在云天变化上都会有相应的反映.例如,浓黑的积雨云总是出现在夏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