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60887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5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识字一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初步了解秋天水乡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出示江南渔舟、民居、荷塘图,引入新课。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借助拼音,初读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拼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它读熟。同时拿出笔来,在难发的音下面画上“三角形”,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师:互相听,互相评一评。 3、检查成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qiūyānlúxīɡuīɡēdēn
2、ɡ 秋烟芦夕归歌灯 (2)出示课文: jīnqiūyānbōshuǐxiānɡ 金秋烟波水乡 lúwěilínɡǒuhétánɡ 芦苇菱藕荷塘 xīyánɡɡuīzhōuyúɡē 夕阳归舟渔歌 fēnɡyèdēnɡhuǒyuèɡuānɡ 枫叶灯火月光 指名说说易读错的音节,学生领读。 圈出整体认读音节,指名说,齐读。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巩固字音。 1、指名分行读韵文,师相机指导词串的读法。(每个词语中间要有停顿,每行词语用一口气读完。) 2、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一、二行,男生读三、四行。边读边回忆词串的读法。
3、 3、去掉拼音,有节奏地拍手齐读。 (1)教师示范,讲解:每行用四拍完成,第四拍只拍手不读词。 (2)师生拍手齐读。(3)学生拍手齐读。 三、读词成串,走入“水乡”。 过渡: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儿的。但还不够,你要是再走近一点儿去水乡看看,了解了那里的美,你一定会读得更有味道。 (一)认识“水乡”“烟波” 1、出示“水乡”词语、图片,认读,理解“水乡”。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地方叫做“水乡”吗?(湖泊、河流多的地方) 2、感受“烟波”,认读“烟波”。 师:水乡的水真清啊!水面上常常飘荡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看到这幅景象你会想到
4、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呢?出示“烟波” 3、齐读“烟波”“水乡”。 (二)学习第二行 1、出示词语“荷塘”,认读。 用一个词语概括印象中的“荷塘”,指名说。出示荷塘图片。 2、认识“菱”“藕” 过渡:荷塘真──美啊!不过荷塘里不仅只有美,还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呢!你知道在荷叶底下,在荷塘的泥土里有什么吗? 说说“藕”,出示“藕”的图片。 出示“菱”图片,认识“菱”。 3、了解“芦苇” 4、指名读第二行,学生点评、领读。 (三)学习第三行 1、回忆“夕阳” 师:水乡的荷塘物产丰富,我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就要下班了。这
5、时的太阳我们叫它──夕阳(出示词语)。 2、了解“归舟” 3、欣赏“渔歌”,体会渔民丰收的喜悦。 出示词语“渔歌”,播放渔歌。 4、教师指导朗读。指名读第三行,老师点评。 5、齐读。(四)学习第四行四.联系生活,感受金秋。说说“金秋” 1、想象“金秋” 师:水乡的夕阳美吗?告诉你们江南的美还远不只这些,尤其是秋天。 学生回忆秋天。 2、出示组图。 指名说说江南的秋天。(师相机引导。) 3、小结:是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人们把秋天称之为──金秋。出示词语“金秋” (五)配乐朗读,感受水乡的“美” 过
6、渡:这样的江南水乡、这样的金秋,你觉得美吗?那就请你带上你的心情,带上你的表情,端起书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篇韵文吧!(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1、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读全文。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评议。第二课时★1.学习两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2.能联系图片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一、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一)认识“火”、“欠”。 1、认识火字旁,说说它与平时的“火”字有什么不一样。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 2、说说本课中带有火字旁的生字。(指名说,大屏幕出示答案。)想一想为什么“烟”和“灯”都用“火”作偏旁。 3、说说带有“欠”
7、的生字。(指名说,大屏幕出示答案。 (二)指导书写“烟”、“灯”、“歌”。 1、出示“烟”、“灯”、“歌”,齐读。 2、学生观察,指名说识记方法。 3、出示笔顺表,学生自学生字的笔顺。 4、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位置、笔顺。 (“烟”“灯”“歌”都是左右结构,其中“烟”和“灯”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而且写时左边要高于右边。而“歌”则是左宽右窄的,写时右边要略高于左边。)。 5、学生描红(提示:坐姿、握笔姿势。) 师生齐背儿歌:头正、身直、肩平、脚安。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垫着,小指在下藏着,笔尖朝前斜着,笔杆
8、朝后躺着。 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要求:每个字临写两次,没写好的字多临几次。 6、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临写作业,师生共评。再临写。1、指名读。二.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