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_岩土屈服条件2

11_岩土屈服条件2

ID:9230299

大小:4.17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4-24

11_岩土屈服条件2_第1页
11_岩土屈服条件2_第2页
11_岩土屈服条件2_第3页
11_岩土屈服条件2_第4页
11_岩土屈服条件2_第5页
资源描述:

《11_岩土屈服条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郑颖人著,《岩土塑性力学原理》材料受力的三个阶段弹性→塑性→破坏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破坏力学断裂力学等(岩土)塑性力学发展历史1864年Tresca准则出现,建立起经典塑性力学;19世纪40年代末,提出Drucker塑性公论,经典塑性力学完善;1773年Coulomb提出的土质破坏条件,其后推广为莫尔—库仑准则;1957年Drucker提出考虑岩土体积屈服的帽子屈服面;1958年Roscoe等人提出临界状态土力学,1963年提出剑桥模型。岩土塑性力学建立。岩土材料的基本力学特点岩土系颗粒体堆积或胶结而成的多相体,算多相体的摩擦型材料。基本力学特性:压硬性

2、等压屈服特性剪胀性应变软化特性与应力路径相关性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不同点球应力与偏应力之间存在交叉影响;考虑等向压缩屈服屈服准则要考虑剪切屈服与体积屈服,剪切屈服中要考虑平均应力;pqvKKpspqGGpsKp,Ks,Gp,Gs——弹塑性体积模量,剪缩模量,压硬模量,弹塑性剪切模量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不同点考虑摩擦强度;考虑体积屈服;考虑应变软化;不存在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与应力唯一性;不服从正交流动法则;应考虑应力主轴旋转产生的塑性变形。岩土材料的各种剪切屈服面岩土材料的临界状态线通过分

3、析粘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可见,排水和不排水两类试验的破坏点均落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表示了一种临界状态,称为临界状态线(CriticalStateLine)。临界状态线的特点是一条破坏状态线,或叫极限状态线。无论是排水与不排水试验,或通过任何一种应力路径,只要达到这一状态就发生破坏。试样产生很大的剪切变形,而p、q,体积(或比容和孔隙比)均不再发生变化。对既有硬化又有软化的岩土材料来说,是硬化面与正常固结粘土排水与不排水软化面的分界线。试验的破坏线罗斯科(Roscoe)面①从正常固结线到临界状态线所走路径的曲面。在q/p-p/p座cc标面内归一化成一

4、条曲线。②在p-q平面上的罗斯科截面是一个等体积面。③罗斯科面是状态边界面,无论何种情况,当进入塑性时,一切应力路线都不能逾越罗斯科面。④q-p平面上的罗斯科面可以近似视作体积屈服面。罗斯科面是硬化屈服面,随着体积变化,屈服面就会不断增大。归一化的罗斯科面硬化压缩剪胀型土的体积加载面近似为S形,先压缩后剪胀采用分段函数拟合试验曲线;中密砂、弱超固结土等硬化压缩剪胀型土的体积加载面几种常见岩土弹塑性模型岩土弹塑性模型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建模理论;②屈服条件;③计算参数。三类弹塑性静力模型:①基于传统塑性力学的单屈服面模型;②对传统塑性力学作某些局部修正的模型;

5、③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多重屈服面模型。岩土材料应有统一的建模理论,而建模理论必须尽量反映岩土材料的变形机制,并符合力学与热力学基本原理。剑桥模型基于传统塑性位势理论,采用单屈服面和关联流动法则。标志着土的本构理论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屈服面方程:qp0Mln0ppp为硬化参量:0pHpH()0v主应力空间中屈服面与临界状态修正剑桥模型22(qp)Mpp20M椭圆本构方程:kdp2ddv22(k)pM2pdd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面22v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