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28763
大小:441.7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4
《出土文献中先秦儒家德目考辨札记二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出土文獻中先秦儒家德目考辨劄記二則許學仁[摘要]本文根據金文、古璽、簡帛等出土文獻,整理“仁”、“信”兩德目的構形字源及義蘊發展,並釐析“仁”、“信”偶見互訛之緣由。[關鍵詞]出土文獻;仁;信[作者簡介]許學仁、臺灣花蓮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系自海寧王觀堂“二重證據”之說出,學者紛起利用新獲地下材料,詮釋典籍文獻,學術思想史視野,即對原始儒家之面目,暨儒家思想之意涵,皆能有嶄新之思維空間。即若眾人所熟稔之“德目”,致力考鏡源流之學者,亦不乏其人。本文擬爬梳金文、古璽、簡帛等出土文獻中“仁”、“信”兩德目的構形字源及義蘊
2、發展,並釐析“仁”、“信”偶見互訛之緣由。一、仁字考辨羅雪堂《殷契書契前編》著錄甲骨卜辭,其中一片有載有“”字,形似“仁”字(一①期《前編》二、十九、一)學者研究與古文字工具書或納入“仁”字。細審此片卜辭,上下殘泐不全,且構成此字之左右兩半,相隔距離較遠,孟世凱即曾指出,在卜辭之第二行與第三行之間,有兩位兆序數字“一”“二”,“一”刻在“於”字右下,“二”刻在殘存②“”形右下”,旁右下之“=”實為“兆序”數字,而非構形之部件,當非“仁”字。且此片卜辭原屬某方國向商王朝近貢20匹馬之記事,釋為反映道德之“仁”字,文
3、意扞格③不通。郭沫若等學者研究,“仁”字出現較晚,甲骨、西周金文中還沒有發現仁字,仁字④也“不見於虞夏商《書》及《詩》三頌、《易》卦爻辭之內,似周初有此言而尚無此字”。1974年,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M1墓出土戰國《中山王鼎》,作器時間為周赧王二年(中山王十四年,313年)鼎銘雲:“天(降)休命於朕邦,又(有)(厥)忠臣賈,克(順)克卑(俾),亡(罔)不(率)”銘文“(圖版△),字從ㄕ”從=,諸家考釋凡有三說,其一釋為“仁”,李學勤、於豪亮、商承祚、陳邦懷、趙誠諸家①高明:《古文字類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
4、0頁)賈古一欄,誤收此字形,釋為“仁”;而徐中舒主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310頁)則不收錄此字形。②孟世凱:《甲骨文中“禮”、“德”、“仁”字的問題》,《齊魯學刊》1987年第1期。③郭沫若:《十批判書》:“仁字是春秋時代的新名詞,我們在春秋以前的真正古書裡面找不出這個字,在金文和甲骨文裡也找不出這個字。”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87頁。④阮元:《揅經室集·論語論仁論》。1①②並釋“仁”;其二釋為(夷),朱德熙、裘錫圭、張振烺諸家並釋“夷”。其三釋為③“從”,蔡哲茂以典籍習見“率從”
5、、“率俾”辭例,而《侯馬盟書》盟誓類(67:6)多④見“敢不率從”用語,改釋為“從(從)”,以“ㄕ”下“=”為重文符,。林宏明從之。⑤器銘所釋之“仁”如屬無誤,則為金文迄今所見唯一之“仁”字。然審視上下文義,權衡上下辭例,讀為“克(順)克卑(俾),亡(罔)不(率)”,與上文之“亡(無)不(順)道,考宅(度)隹(惟)型”,前後照應,文從字順。如此,出土文獻中不見西周以前“仁”字。梁濤就典籍中常常用“人”來記錄“仁”字之現象,緣自仁字出現較晚,可能起初“有此言而尚無此字”,所以。但當仁的含義一旦相對固定,並在語言使用
6、中相對頻繁時,便必然要造出獨立的仁字。從現有的材料看,古文中用作仁字的主要有兩個,一作“”,一⑥作“”。郭店竹簡13,000字中,“仁”字共有67字,不分學術流派,不計文義,無論抄手,並皆寫作從新從身之“”,無依例外,表明“從人從二”並非仁字的最初構形。龐⑦樸撰《‘仁’字臆斷》推斷仁字之變遷,劉寶俊《郭店楚簡“仁”字三型的構形理據》,⑧探究人字體現文字學與文化學之意涵。友人季旭昇《說文新證字釋》嘗簡述“仁”字字形,略雲:《說文》古文第一形及繼承“從人千聲”一形;第二形繼承中山王壺一形。秦漢文⑨字繼承從二人的寫
7、法。①釋“仁”各家,多據《說文》人部仁字下曰“,古文仁,或從屍”立說,段注指出“古文夷亦如此。”參李學勤、李零:《平山三器與中山國史的若干問題》。據《說文》仁字古文,釋(仁)(《考古學報》1979年第2期,第154頁);於豪亮:《中山三器銘文考釋》,《考古學報》1979年第2期,第172頁;商承祚:《中山王鼎壺銘文芻議》,《古文字研究》1982年第7輯,第51、43-70頁;張克忠:《中山王墓青銅器銘文簡釋》,第39頁;陳邦懷:《中山國文字研究》,《天津社會科學》1983年第1期,第62-63頁;趙誠:《<中山壺
8、><中山鼎>銘文試釋》,《古文字研究》1979年第1輯,第254、247-272頁;孫稚雛:《中山王鼎、壺的年代史實及其意義》,《古文字研究》1979年第1輯,第289、274-303頁。②釋“夷”各家《說文》人部仁字下曰“,古文仁”段注指出“古文夷亦如此。”參朱德熙、裘錫圭:《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初步研究》,釋(夷),據《孟子‧告子上》“民之秉夷”注訓“常”(《文物》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