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

ID:9226205

大小:344.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3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_第1页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_第2页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_第3页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_第4页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1月求是学刊Jan.,2011第38卷第1期SEEKINGTRUTHVol.38No.1□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贺仲明(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学的总体品质,但也赋予了他们难以摆脱的精神局限,制约着他们的创作水准和艺术生命力。对于这一与历史和人

2、生复杂交织的文学,需要给予更客观理性的考察和认识。关键词:新时期;知青小说;精神;文化作者简介:贺仲明,男,湖南衡东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基金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IFW10001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1)01-103-08收稿日期:2010-11-18新时期知青小说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学术界一、创作姿态与作家心史对它的认识也似乎盖棺定论。但我以为依然存在重新思考的空间。一方面是因为知青文学研究主作为一种叙述文体,知

3、青小说对知青运动的要与文学创作同时进行,这些研究者大多也具有现实过程作了多方位的书写。它既可看做历史当知青经历①。依靠感同身受的经历,这些研究者对事人对运动的文学叙事,也是这一代人曲折委婉知青文学的内在曲折有独到而准确的把握,但也的内在心史。具体地说,知青作家对知青运动存难免杂糅较多的感情色彩,影响着客观性和理性在着多元的叙述立场,这既确切地构成了知青小高度;另一方面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和社说最基本的分流,也反映出知青作家复杂的思想会学界对知青运动的历史、成因等有了更深入的态度。认识,这些成果能够给今天的文学研究提供更

4、切实的基础,思路也可更为开阔。并且,许多知青作①代表成果如郭小东《中国当代知青文学》(广东高等教育出家仍活跃于文坛,知青历史也有不同年龄代的作版社1988年版);董之林《走出历史的雾霭》(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姚新勇《主体的塑造与变迁》(暨南大学出版社家在继续书写。因此,这一研究有更为深入的基2000年版);杨健《中国知青文学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础和价值。版)。这些成果的作者都具有知青经历。-103-1.批判型,也就是对知青运动持基本否定的“这种‘留恋’并不是对‘上山下乡’运动的肯定,姿态,将它看做社

5、会的灾难和知青们的生活悲而是回城后的隔离感和挫折感的折射。”[1](P256)剧,其书写的基调是控诉和揭露。批判态度的典这种怀念仅停留在情感层面,是远离现实之后的型表现期是新时期初的“伤痕文学”时期。在时代心灵眷顾,包含的理性认知因素不多。另一种则潮流的感染下,知青作家们普遍以苦难的逃离者具有更深的文化意蕴,其基本态度是虽然对知青和控诉者身份来进行叙述,在其愤激和怨恨的态运动本身有所否定(或者是保留),但认同知青在度之下,知青生活成了苦难的代名词,知青生活这段岁月中所作出的奉献,认为它的价值并不随的主要场所乡村则成了罪恶的

6、孳生地和黑暗的着运动本身而消失,而是有着单独的、特别的意场所。随着“伤痕文学”潮流的淡出,批判态度的义,值得充分的留恋。因此,这类叙述对知青生活创作有所减弱,影响也日渐下降。多含壮烈激昂的情绪,持褒扬甚至讴歌的立场。同样对知青运动持批判态度,却存在着表现这当中最有影响的是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层面和表现角度的两种具体情形。其中之一是外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以及孔捷生的《南方的向型的批判,也就是说,它的批判目标主要指向岸》等。正如孔捷生所说:“我们老知青在那个非外在社会和知青运动本身。因此,它主要书写知常年代里仍然作出

7、了贡献,用刀斧和锄头这些原青生活中的苦难遭遇,以之控诉造成这些苦难的始工具使千年荒山变成了胶园,一辈子的青春化社会或者是具体的责任者(他们往往是知青生活为汗水滴在祖国大地。怎能因为我们的些微奉献中的管理者)。这种批判的特点是侧重于记录苦远抵不上十年浩劫的空前损失,便觉得毫无价值难本身,对苦难原因的思考比较外在和简单。新呢?”[2]其所表现的生活已经深化为一种富含理时期初的许多作品,如卢新华的《伤痕》、竹林的性色彩的价值评判,其核心是精神的认同。《生活的路》、叶辛的《蹉跎岁月》等,都是如此。另3.辩证型,就是不简单地批判或肯

8、定知青运一种的批判对象有所差别。它也否定知青运动,动,而是力图作出超越于运动本身的辩证思考。但其重心不在运动中的苦难和罪恶,而是更侧重孔捷生的《大林莽》对运动所作的评判就颇为辩于揭示运动对知青心灵构成的伤害。其批判锋芒证。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林莽”既是知青们不只指向知青运动,也指向知青们自身。张抗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