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12173
大小:1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2
《附件2南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2018年试行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南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2018年试行稿)本细则根据《南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制订。本细则采用三级指标制,其中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76项,其中必备指标10项(标注★号),总分值110分。评估分为学校自评、区级初评和市级终评,要对照标准强化建设、深化应用。评估验收采取网络预评+实地抽查方式进行,实地抽查包括:听取汇报、现场察看、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学校上报材料供评审。评估验收采用打分办法,各项指标在规定分值内由评估小组评议打分。总分80-89分为合格校,90分及以上为示范校。必备指标未达要求或一级指标(第1~4项)得分低
2、于该项总分70%的,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学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得分1智慧环境(24分)1.1校园网络(8分)★1.宽带网络千兆进校,百兆班班通。2★2.无线校园网络覆盖教学区和办公区。(高中学校无线网络向学生开放。)13.校园网络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14.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会议等系统。15.建有基于物联网的相关应用。16.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17.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园文化环境。11.2数字终端(5分)1.教师均配有办公用计算机,师机比不低于1:1,满足学校办公自动化需求。12.学生配有学习用计算机,生机比不低于
3、8:1。(高中为6:1)13.学生移动学习终端能支持学生移动学习需求。14.在公共活动区域配备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公共服务终端。15.校园建有智能一卡通系统并有效应用。(高中学校还应配有学生成绩采集设备以及成绩分析系统软件。)11.3教学环境(8分)★1.每个教室配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12.教室配备智能型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管控。13.教室需配备电子班牌,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班级文化、通知公告、考场布置、电子课表、信息发布等功能。)1★4.学校建有自动录播室,能够支持教学和科研。25.学校建有智慧教室,能够全过程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
4、、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支持混合学习。(高中还应建有创新实验室,开展学生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创客教育、VR/AR、STEAM等学习活动。)26.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分享平台、在线学习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11.4智能安防(3分)1.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覆盖校园主要场所;监控保留时间符合要求;能根据规定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需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22.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智能安防子系统。
5、12智慧学习(40分)2.1智慧教学(5分)★1.通过在线教学、在线培训、网络教研、网络备课等方式,辐射或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1★2.注重教与学过程中数据的采集、汇聚、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反馈,学校能应用基于精准教学的大数据推进精准化的教与学;80%以上的学生能正常应用云服务。33.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资源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和协同备课,备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90%以上。34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智慧教学学科覆盖率达100%。(高中学校还应开展真实与虚拟环境
6、互补的实验教学。)35.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时时处处”的个性化学习。12.2资源建设(5分)1.学校有能够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的数字化资源。(高中学校还应配有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虚拟实验资源并及时更新。)12.学校建有数字图书馆或与区域数字图书馆互联互通。13.有云阅读中心、电子阅览室,支持移动阅读。1★4.学校建有数字校本特色资源并逐年更新。2★5.义务教育学校部署“慧学南通”微信服务平台。12.3资源应用(5分)1.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每个班级都能有效利用各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资源开展教学。2★2.80%的教师能利用“慧学南通”微信服务平台开展教育教学
7、活动;学校100%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供在线辅导。(2020年)23.90%的教师有实名制网络教学空间,能有效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教学。34.70%的学生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应用空间进行自主学习。35.学校能够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推送。12.4资源共享(5分)1.校内实现了学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12.每年有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通过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共享。13.学校20%以上的教师每年有教学资源上传至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并共享。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