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57558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的领袖,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在对梁启超的译介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以其文学翻译作品为对象进行展开,并从翻译学的角度对其功利性提出了批判。本文旨在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出发揭示其译介活动中存在“功利性”与“经世思想”的必然性,并试图在清末这一本土语境中对梁启超的译介活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起到的积极意义进行一个再评价。关键词:梁启超;福泽谕吉;译介活动;功利性1序言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的领袖,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
2、想家之一。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导、以H本维新为蓝图的变法运动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以失败告终,亡命日本的梁启超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为据点,译介、吸收了大量海外作品。从翻译学的角度来看,梁启超的译介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漏译、误译。也正因如此,“梁启超式输入”一直处于众矢之的。①翻译学的角度给我们研究梁启超的译介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学术视角的同时,也造成了思想史视角的缺失:梁启超虽译介了众多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身份依然是启蒙思想家,我们无法脱离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家这一身份来把握和评价其译介活动。本文
3、拟在参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着手探讨梁启超译介活动中带有“功利性”和“经世思想”的必然性,同时站在清末这一本土语境的视角揭示梁启超的译介活动在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中起到的积极意义。2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成为了清末思想语境中的主流方向。而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首先直面的难关,则是语言上的障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层面创设了京师同文馆(1862)、上海广方言馆(1863)、广州同文馆(1863)等专门学校,致力于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如此,知识分子层面也开始意识到翻译的秉要性,大
4、力提侣翻译活动。譬如,外交官曾纪泽曾言“考求各???Z言文字,?亦吾儒之宜所?氖隆敝髡叛?习外语是知识分子的责任,马建忠亦言“?g??之不容稍?,而?g??之才之不得不及?r造就也”道明了译作和译才需要的迫切性。②梁启超亦是不遗余力地主张和提倡翻译活动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正如学者所言,梁启超的翻译活动和政治活动是紧密相连的③。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梁启超的翻译理念,本文将首先对其政治改革思想做一个简单的梳理。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大都是在“民主主义”的大语境中逐步推进的。那么,这样的一种大语境下,梁启超是如何看待与“民主主义”一样强调政治0的在于
5、民众利益的、中国的传统政治理念一一“民本主义”的呢?梁启超认为,中国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依赖统治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君主实施仁政。但是关于谁来监督君主实施仁政这一问题,儒家给出的答案是超越性的、抽象的“天”,而缺乏现实中人民对其进行监督的平台和机制。他一语中的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一一民本主义中缺乏法治思想这一弱点:“我先民?0知民意之??尊重,惟民意如何而始能???F,?t始?K未?L??做壹???}以?氖卵芯俊H?陶?若?'反民意,除?s至lj?贺??M盈群起革命外,在平?r更?o相??之的制裁之法。此吾??政治思想中之最大缺?c
6、也”。(梁启超,1999:3619-3619)康有为曾用“流质易变”来形容其弟子梁启超。诚然,梁启超的政治改革活动几经变动,丼思想中的“革命”和“改良”因素何为表象何为本质这一问题也备受争议④。就改革方向而言梁启超经历了从由上至下的“戊戍变法”到由下至上的“新民”的转变,就改革内容而言梁启超经历了从卢梭的天赋人权说到伯伦知理的国家主权说的转变。但是在这些转变中依然有不变的成分所在一一即梁启超对法理上民众主观能动性的重视以及对国民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强调。那么,为丫实现这一贯穿在梁氏政治活动中“不变”的理念,使得民众的智慧程度达到政治参与水平的
7、“?_化民智”,则构成了梁氏启蒙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换言之,梁启超的译介活动,是围绕培养具有现代国民意识的新民而展开的。3梁启超的翻译理论让我们再回到梁启超的翻译理论。1897年,在《时务报》的第27、29、33册上梁启超连载了《论译书》一文。在该文中梁启超在论述翻译的意义时,就首先提出了“苟其?於今日之天下,?t必以?h???????第一?x”(梁启超,1999:45)这一“翻译强国”的核心思想。为了振兴翻译事业,梁启超紧接着推出了“择当译之本”、“定公议之例”、“养能译之才”三个方针。何谓“当译之本”?梁启超认为,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一直被
8、翻译局所重视的兵书“?m毋?g焉可也”(梁启超,1999:46),而使得西方国家强盛的政治、法律、历史、农学等书籍才是“当译之本”。“公议之例”则是为了不让读者产生混乱感,对人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