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

ID:9150415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9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_第1页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_第2页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_第3页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李蕾许昌学院自修辞结构理论创立以来,它就作为一个描述性框架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领域中。尽管修辞结构理论已经被先后使用在诗歌、广告、记叙文和议论文等多种语篇类型的分析中,但根据所搜集到的文献显示,少有修辞结构理论被应用于政治演说的分析。木文选取中英政治演说30篇作为语料,运用修辞结构框架分析政治演说的修辞关系分布特点,对比中英文政治演说的修辞结构关系的差异。关键词:修辞结构理论;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分析;Abelen,RedekerandThompson(1993)将修辞结构理论疲用于英文和荷兰文的语篇中,他

2、们在修辞结构理论的框架下对信件进行语篇分析,并与Halliday提出的三大元功能进行对比。Ghorbcl(2001)用修辞结构理论框架衍生出的对齐方法对平行文本进行翻译。Marcu(2000)借助修辞结构理论建立树图框架把円语翻译成英语。同时,Shinmori、ManabuOkumura、YuzoMarukawaandMakotoIwayama也把修辞结构理论应用于日语研究中。徐赳赳(1999)概述和比较汉语复句研宄与西方修辞结构理论的异同;王水莲(2001)运用修辞结构理论对and结构的语篇功能进行分析,试阁突破仅仅对and的用法进行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这一

3、传统模式;夏蓉(2003)探讨了BarbaraA.Fox有关名词前指及代词前指在语篇中分布规律的理论;董敏、高文睿(2013)通过描述修辞结构理论框架,运用RSTTool对科技英语长句进行实例分析;穆从军(2016)选取英汉语言学期刊论文作为语料,运用修辞结构理论考察英汉论文的修辞关系分布特点。国内外学者的研宄成果显示,尽管修辞结构理论己经被先后使用在诗歌、广告、记叙文和议论文等多种类型语篇分析屮,但是据所搜集到的文献发现,少有修辞结构理论被应用于政治演说的分析,因此,本文就中英文政治演说的修辞结构关系差异展开。二、修辞结构理论框架修辞结构理论(Rhetor

4、icalStructureTheory,惯简称RST)是美国学者W.C.Mann和S.A.Thompson于1983年在系统功能理论的大框架不创立的篇章所生成和分析的方法理论。根据他们1988年的详细说明,修辞结构关系是可以根据文化和需要进行补充的关系,最初修辞结构关系只有24种,但是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0种,这些关系在修辞结构网站上均有详细的解释。并且他们提出的所有修辞关系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关系,绝大部分的修辞关系为不对称结构。这种不对称修辞关系被定义为核心结构关系(Nucleus)和辅助结构关系(Satellite)。这些关系是修辞结构理论的核心,通常修

5、辞结构关系在语篇分析中用树形图来表示。三、研究设计(一)研宄问题。本研宄试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修辞结构理论可以被用在分析汉语和英语政治演说中。尽管修辞结构理论己经被先后使用在诗歌、广告、记叙文和议论文等多种语篇类型的分析中,但是据所搜集到的文献发现,尚未见到修辞结构理论被应用于政治演说的分析,验证修辞结构理论框架可否用于演说类语篇。二是比较在中英文政治演说中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占主导地位的修辞结构关系。(二)语料收集。本文选取30篇W家领导人的政治演说作为语料。之所以选取政治演说作为语料分析的研宄对象,主要是因为政治演说的观点是正式、清晰完整的,有很强的逻辑性。

6、中英文语料均选取的是领导人在公众场合发表的对国家事务及外交关系的公开演讲。英文语料来自美国总统每周的演讲(putclub.),屮文语料来自新华网。为了确保研宄的客观性,所有语料均为原文。(三)分析过程。曼和汤姆森(1987)提到,第一步是分析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被分析的语篇切分成单元(unit)。曼和汤姆森是把语篇按照小句来切分的,为了避免每个人对小句认识的不同,在该研宄中,语篇的基本单元为整句。划分语篇后,进行绘制30个语料的修辞结构理论树图。(四)分析结果。根据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英文政治演说屮最常用的10种修辞关系为(其屮括号内为各种关系的出现率):阐述

7、关系(14.6%)、序列关系(12.4%)、证据关系(11.5%)、评价关系(6.6%)、证明关系(6.7%),解答关系(6.7%)、背景关系(4.9%)、非意愿性原因关系(4.4%),对照关系(4.0%),环境关系(3.6%)和总结关系(3.5%)。中文政治演说的10种高频关系分别为:序列关系(24.1%)、阐述关系(18.9%)、证据关系(10.5%)、背景关系(10.0%)、总结关系(9.5%)、环境关系(4.5%)、解答关系(3.7%)、证明关系(3.7%)、列举关系(3.7%)和连接关系(2.1%)<,显而易见,中英文政治演说中共同的高频关系是:阐

8、述关系、序列关系和证据关系。阐述关系在中文政治演说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