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43469
大小:7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9
《说唱文学的活态文本及其传承机制——以说书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说唱文学的活态文本及其传承机制以说书为中心杨旭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査志社由于学科体系的划分和学术传统的差异,说唱文学的研宂长期以来存在案尖(纸质文本)和田野(口尖文本)分野的问题。以说书为中心的说唱文学研允发现,活态文本是说唱艺人每一次现场表演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是从纸质文本到口头文木之间的“正在进行时”文木样态。它的提出木质上是一种方法和视角上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透过说唱表演现场,把案头和田野勾连起来,从而在文本生成过程屮发现包括传承观念、传承空间、传承手段、传承内容等要素在内的说唱文学传承机制。活态文本的
2、提出及其内部机制的研宂有助于打破文献与口头各成一家的学术壁垒,让活态文本架起纸质文献与口头文本之间的桥梁,活化保存于纸面的文字,激活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时代活力,只有这样,说唱文学才有可能继续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一种。关键词:说唱文学;活态文本;表演;传承机制;杨旭东(1980-),男,河南新野人,民俗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助理研究员。(河南郑州,450002)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说唱文学主要为古代文学和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两个学科所关注,从文本入手是两者研究说唱文学的一般路径,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基本上
3、以历史的、M定的、经过加工整理的纸质文献所保存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后者则主要以当下的、动态的、口耳相传的口头文本或者通过记录现场说唱而形成的纸质文木为主要研宄对象,同时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科传统、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说唱文学至少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本样态,一种是静态的、固定的,另一种是动态的、变化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说唱文学的文本整体。说唱文学文本的特殊性恰恰在于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记录在案的静态文本,乂有仍在艺人口头传唱的动态文本,两类文本共生并存,并行不悖。古代文学视野下的说唱文学研宄已经著述颇多,此不赘述,
4、木文立足于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科本位,重点关注活态文本的生成及其传承机制问题。一、说唱文学的研宄概述说唱文学是一种活着的民间艺术,既有文本,又有表演;既有服装,又有道具;既有艺人的传承延续,乂有受众的互动传播,仅仅视其为文学,实在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再加上其主要存活在底层社会,长期不被重视。到了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西方的文化思潮开始对中国发生影响,政治领域的革新、革命逐渐延伸到学术领域,屮国社会掀起丫一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眼光向下”的革命,民族的、民间的文化开始进入到中国学者的视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说唱文学得
5、以受到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两个学术传统:一是治史,二是研宄文本。个中缘由,一方面是时代的局限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形态仍处于较为稳定的农耕时代,工业文明尚未影响到民间文化的自在系统,不存在传承的危机问题,因此,早期的说唱文学研究主要以文本搜集为主,兼及学术史的研究、梳理,以北大歌谣征集处所搜集的文本和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为代表,基本不涉及传承的问题。进入新世纪,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开展,说唱文学以曲艺或者民间文学的名义进入到各级非遗名录当中,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理论和实
6、践两个层面对说唱文学的传承问题有所观照。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由于学术传统的惯性及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学界仍偏向于以史的研宄为主,例如蔡源莉、姜昆等人的说唱史研究以及盛志梅等人的某一说唱门类的发展史研宄,个别学者考察了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认为“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场上的、现时的和动态的”,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看法,但缺少更一步的深入探讨。拙作也曾论及北京评书的传承问题,棊本也没有跳出模式论的窠臼,对于其内部生成及传承机制仍模棱两可。国外学者如俄罗斯的李福清(扬州评话)、灯麦的易徳波(扬州评话)、闩本的井口淳子(
7、乐亭大鼓)等人均采用了实地调查的方法,把文本与说唱表演现场结合起来进行研宄。他们的研究方法比以往有所突破,但在事关说唱文学的传承机制问题上,只有井口淳子认识到到应该从现场表演中把握“传承”与“改编”的问题,而她只注意到丫文本本身与传承的关系,忽视丫表演手段、现场情景、受众反应等对传承的影响。实际上,说唱文学有一套复杂的生成和传承机制,文本是最基本的传承内容,除此之外,说唱艺人的各种内部知识、表演技巧、舞台经验、与受众互动等均是传承机制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二、说唱文学的文本样态及活态文本的生成(一)说唱与文本的关系在中国
8、古代,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具有文字记录能力的人属于少数,下层社会更是如此,包括说唱文学在内的民间文学主要依靠UU相传的方式实现代际传递,这也是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此推论,先有说唱活动,后产生文本应不为错,A代文学研宂者关于“中国小说起源于早期的说话”的结论,似乎也为这一推论提供了佐证。但也有论者推翻了这一结论,比如,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