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辽宁地区中药行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辽宁地区中药行业的发展

ID:9139641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9

明清时期辽宁地区中药行业的发展_第1页
明清时期辽宁地区中药行业的发展_第2页
明清时期辽宁地区中药行业的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辽宁地区中药行业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客识别。加工成药必遵久经考验的古方、验方、秘方和严格的工序进行炮制,做到配料齐全、和料匀称,分量准确,保证疗效。由于广生堂占地理优势、资金雄厚、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到19世纪屮叶成为沈阳四大名药店之一。2.天益堂药店。天益堂药店位于盛京(今沈阳)繁华的四平街(今中街)四端路南,于清道光四年(1824)二月初一日由山西省太谷县人武学畴建立,创店时资金为白银7200两,折合现大洋1万元。开业之初,就以“前店后厂”方式从事经营。营业场所有瓦房21间,其中门市房6间,店员20人左右。经营中药材和自制中成药,并有屮医坐堂诊病。自制200余种成药,以选料精、配料准、制作细、疗

2、效好远近闻名。最初是独资经营,传给子孙后,由于弟兄分家,改为合资经营。天益堂凭着自己雄厚的资本、优越的地理位罝和货真价廉、薄利多销的经营方法,战胜了上百家竞争对手,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已跨入奉天(沈阳)四大名药店的行列。天益堂药店冇“药品种类齐全,药物质高价廉”两个特点。天益堂具有资金雄厚、屮西药零售批发业务兼营、储存药物齐全的优势。为了把住品种齐全、质量好这一关,所有采购人员遵循“买优不买劣、买高不买低”的原则。天益堂采取直接进货和函电购货两种措施。为了直接进货,派出三路人马,一路到木市药材代理店釆购木地山货药材和柜台收购各种药材;一路前往营公集久药楼驻

3、在;一路前往天津通济元药楼驻在,主要采买关内,特别是川、广、云、贵药材和进门药材。为/弥补三路人马之不足,通过函电向国外和国lAl其他地方的产家购买名牌药品,如向美国纽约购买野山花旗参(四洋参),向上海购买雷允上六神丸,向山西太谷县广升远购买定坤丹、龟龄集,向北平雅观斋购买保赤万应散,向保定购买眼药等,广泛釆购,充实了药店的药物品种,保证了齐全。3.德顺钰药店。德顺钰药店位于辽阳市西大街145号,始建于清咸丰十年(I860)。最初是河南省武安市一位姓尹的人开设的,即药店原股东尹文德的祖父£0^。初以贩卖中成药为主,加工出售饮片[2]341。当时有5间门市房,分中、

4、西药两摊,兼营茶叶。营茶叶。店堂内设油漆木制柜台、货架、桌椅,正门两侧顶柱是红色的,挂着木制黑底凹型金字对联,上联是“龙蟠桔井”,下联是“虎守杏林”,可谓古香古色。营业人员衣冠整洁,业务娴熟,笑迎顾客[3]534。有两名坐堂医生,小病柜台解决,重病医师处置。药店的后院设有切药、制药作坊,所进饮片必须挑选切削炮制。药店自制的丸、散、靑、丹达150余种,高档的有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回天再造丸,几元钱就可购一丸;低档的有天王补心丹、提毒散、拔毒膏,几分钱-服药。为了保证质量,制药选料十分考究,制药讲究细微,工序再多也不怕麻烦。在药品储备上,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

5、不备,以应患者急需。进货渠道主要是营口、沈阳等地。销售以柜台为主,兼营批发。4.义和堂药店。义和堂的前身叫人和堂,是王老茂、张老亭、在心三人创办的。最初没有字号,仅有一个小药床子。清同治三年(1864),将药摊子搬到土房内,挂上了人和堂的牌子。开方子不收费,药价也比较便宜,大受农民欢迎。同治九年(1870)该店从大甸子迁到铁岭城内,并改名为义和堂。到光绪十六年(1890),义和堂的店员增加到三四十人,资金共达8万元。在20余年的经营过程中,义和堂从一个小药店,后来居上,压过当时在铁岭有几十年历史的广生堂、永源堂和万和堂等老药铺。义和堂在经营上,开始以零售为主,随着

6、营业的发展,光绪三十年(1904)之后,转为以批发为主。义和堂经营的丸散丹、汤剂饮片,绝大多数是自己配制的。义和堂配制药品十分认真,原材料一律选用上等的药材,从不用次货顶替。每种药材制造的操作规程、精细配合、吋间火候和分量,都冇严格的规定,从不草率从事。如在收购药材时,要分春秋两季。在春前收防风、柴胡、黄芩等,因为这些药材以春季质量为最好。秋前收桔梗、五味子、马兜铃等。其他籽粒药材,也都按季收购,及时炮制,既不过迟也不过早。在选料方面,如牛黄丸,必用东牛黄或苏尖黄,挑选个大、柔软、色如蛋黄、气味清香者;买麝香也必选购名牌号如杜盛兴、协盛全等字号,杂牌货一概不用。对

7、一般药材也一律精选,一丝不苟,如当归必用蜀归,川芎必用抚芎,茯苓要拣选白块,黄连必须把上边的针须毛刺全部清除。在操作过程中,派遣有经验的掌柜在旁监视,或参加操作。在炮制方面精益求精,有酒制、醋制、淹制、姜制、蜜制、面制、油制、乳制、土制、便制、米水制;炒、麸炒、炭、煨、抽心、去皮、去核、打霜、要心等。二、明清时期辽宁地区中药生产与销售1.明代辽宁地区中药发展。明永乐四年(1406),明政府为方便辽宁地区各民族商交活动与生产的需要,令地方官府“择水草便处互市”[4]卷34,遂将广宁(北镇)、开原广顺关、镇北关三地辟为马市。在马市上,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多以其牲畜、皮

8、毛、山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