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

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

ID:9128740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8

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_第1页
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_第2页
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_第3页
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_第4页
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是审美主体在非功利状态下所进行的情感的知觉过程。中国传统绘画这一艺术形式体现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中国传统绘画是以儒、道、佛学及其融聚的时代精神为支撑,以“天人合一”为核心,集中体现了自然与精神的契合。中国绘画的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化。民族、环境、时代三大要素时刻与中国画相互作用,真正实现人与作品的交流,从而体现审美的发展。[关键词]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绘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精神产品中,处于距物欲最远的、以审美为核心特征的超功利层面。尽管在艺术诞生的初期,审美性与实用性融合在一起,但随着人类物质

2、生产能力的增强和精神需求的丰富,艺术产品会日益摆脱功利因素不断强化其纯粹的审美功能。中国画的发展史是一部从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逐渐演变的历史。而审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欣赏绘画作品的观众,获取审美感的途径和感受程度有所差异,因为审美感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有关,与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也有关。不同的审美感在每个观众心理结构上处于不同的层次,是观众对审美对象的情感体验,使观众产生愉快、满足、舒畅、悲伤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一、绘画历史上审美发展的取向性中国传统绘画以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为主要特点,不仅满足于表达人们

3、的精祌需求,同吋,也能够培养、幵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它的作用更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和艺术形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理。通过欣赏它们,可以使我们看到审美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往往要经历阅读一鉴赏一评价的过程。其中,只有在鉴赏的某个瞬间,读者是完全排除功利性的。而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和审美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转变。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审美追求,体现了早期人类审美愿望和理想。之后中国渐渐趋向于封闭式的道德和宗法观念。这种趋向对于原始宗教向现实生活的渗透形成某种消解,以致到奴隶社会时期,中

4、国人开始围绕社会性的道德与政治来表现审美内容。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审美意识追求尚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中,并无系统的独特表征。直到儒学与道学创立并深入影响社会之后,才算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识。作为中国美学的主流形态,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在封建社会几千年间的基本特征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一直执著于自身鲜明的审美追求。儒家美学从心灵对现实的清醒意识出发,追求人心与自然、社会的统一;道家美学则从自然主义的反意识、反道德途径出发,追求人与宇宙浑然如一的境界。二者都把审美连接到人的生存形态上。对于古代人而言,它们是中国人得以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并致力于文明创造的重要保证,对于当代人而言,它们又

5、是我们世界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起点。二、画面是画家表达情感的媒介中国绘画起源于石器时代,如岩画、陶器彩绘等,但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中国画主要形成于唐代。唐代的社会经济十分繁荣,诗歌、音乐以及宗教己十分灿烂,绘画艺术在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之下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与世界其他画种一样,早期的中国画主要反映一些宗教、宫廷及贵族生活的题材,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古代贵族生活的写照。与任何艺术一样,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发展的结果和升华,它源于现实生活,透过艺术家的概括、抽象、升华,最终以高于现实的手法来表现、讴歌现实生活。自中国画产生的那一天起,最有能力实现这种概括、抽象与升华过程

6、的是那些具备丰富传统文化修养的人一一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唾乃政治、文化的产物,并非一种简单的技术,画画有别于木匠做木工活。一幅中国画,如果画家有健康的心灵、超然的审美趣味、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厚的文化修养及丰富的感情投入,画面则会显得很有内涵,很有灵气,会很耐看。这样的画家,我们谓之有深厚的“画外工夫”。画家的高低,作品的好坏,主要在于“画外工夫”。只右技术而不具“画外工夫”的画家所炮制的作品,往往只是一些概念化的符号,是没有生命、没有内涵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时代生活、自然山川形貌和画家思想感情是不可分割的。意境的营造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构思的核心,是画家赖以表达情意的媒介。这也是中国画

7、的灵魂,是中国艺术精祌的体现。表现方式重视的是概括、全面、明确、变化以及动态的神情气势,它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的真实。以情观景是中国画的精髓,不仅要把事物的形神传达给观众,更重要的是画家要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因此中国绘画艺术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感情用事”。用强烈的感情去感觉生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

8、

9、

10、,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说观察生活时,首先需要画家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