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

《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

ID:9123468

大小:65.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8

《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_第1页
《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_第2页
《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_第3页
《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_第4页
《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几个月前收到祁志祥先生馈赠的《乐感美学》。手捧这本沉沉甸甸的美学巨著,心中油然升起了浓浓的敬佩之情。敬佩祁先生以学业为重,追求真理的精神!敬佩祁先生逆解构主义、本质主义的大潮的叛逆勇气!敬佩祁先生在长达8年的岁月中,执着、顽强地建构一种全新的美学理论的壮举!有志者事竟成。以独特范畴“乐感”命名的美学,不仅在中国美学史上独领风骚,而且自觉地运用了当代国际前沿、科学的方法论建构主义思想方法,将古今中外美学知识乃至心理学、生物学、考古学、文化学、生态学等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辨析,融于乐感,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乐感美学原理。《乐感美学》之所以获得

2、成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我认为主要源于其多重建设性向度。首先是建设性的学术立场和自觉意识。祁先生在《乐感美学》谈到他撰写《乐感美学》的初衷时说,有感于国内现有的美学教材“不尽如人意”,自己开始走上一条建构新美学原理之路。如何建构?当时正面临着“解构主义美学否定传统的实体美学”的学术困境,美学学科形而上的思想品格受到质疑。面对“只有否定、没有建设,只有解构、没有建构,只有开放、没有边界”的解构主义大潮,作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建构主义的学术立场和方法论,试图“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在吸收解构主义美学否定实体论美学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对美学原理重新加以建构”。为此,作者特别重视

3、建设性后现代的思维方法。他在《乐感美学》首章专门对建设性后现代的思维方法做了翔实的、科学的、辩证的阐释,其中“传统与现代并取、本质与现象并尊、感受与思辨并重、主体与客体兼顾”这几个提法,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美学的承续与反思,对解构主义美学的吸收和纠偏,而且也是为《乐感美学》制定的方法论原则。通读《乐感美学》各章各节,其屮的阐释方法、知识结构、论证逻辑和美学观念都有效地体现了上述原则,这才使《乐感美学》在传统与现代、木质与现象、感受与思辨、主体与客体的间性中游刃有余,既走出了传统美学的绝对化、单一化、静态化的本质主义条框,又避免了解构主义无本质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怪圈,实

4、践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创始人怀特海所主张的对“理性的深度使用,我们应当发展假设并且证实他们。我们相信我们探索的相似故事应当是尽可能合理”的思想。其次是《乐感美学》的有机整合精神。有机整合精神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这种冇机整合不同于现代性的总体性和宏大叙事,它强调在保留差异性、多元性的前提下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乐感美学》体现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整合精祌呈现出下面几个与众不同的特色:一、从“美是有价值的愉悦对象”的语义出发,以美的最基木的性能“乐感”这一美学范畴对古今中外有关的美学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从时间跨度看囊括了自人类诞生美学以来的所有的学术思想,西

5、方从古希腊至今的美学思想、屮国从先秦至今的美学思想统统包容其屮。从空间位移看,横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各种美学思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乐感美学》加重了中国、日木和印度的美学思想的整合。从美学思想和审美经验看,既有经典的,又有流变的;既有精英的,亦有大众的;既有文学的,亦有艺术的;既有形而上的思想追踪,亦有形而下的现象描绘。一部《乐感美学》仿佛像美学的百科全书,它不仅为我们追问美的本质提供了可供想象、对话、思考和辨析的学术空间,而且通过这样的知识整合,让我们真正把握“乐感”这个核心概念是在美学思想和市美经验的不断流变中“相互内在”地生成和构成的,因而“美是有价值的愉悦对象

6、乐感”成为建构《乐感美学》的逻辑起点就具有了合理性和科学性。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整合方法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提倡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乐感美学》提出的“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命题本身就蕴含着市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亦此亦彼的关系。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在针对将“审美学”取代“美学”的论题时,虽然特别强调审美客体(如自然美)存在的合法性,但在论证“美的原因”时,开创性地提出了“乐感源于适性适性为美”的命题。作者从客观事物适合主体物种本性、客体与主体同构共感、从人化自然到物我合一、对象适

7、合主体个性而美、主客体双向交流创造对象的适性之美等六个层次论证了主观适性之美,而后乂进一步从“物适其性、适性之美的多样性、生态美学、生命美学”四个层次论证客体的适性之美。虽然作者对主观适性之美和客体的适性之美是分而论之,但是无论从作者拟定的标题还是阐释的内容看,主体与客体的适性之美是缠绕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适性之美”的最高境界。可见《乐感美学》立论的逻辑起点,或说基石木身就是主客互为的结晶。再次是《乐感美学》的实践性品格。王治河在为大卫?雷?格里芬编撰的《后现代精神》一书作序时,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为什么后现代主义会具有这种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