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15450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8
《终身教育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多样化需求与政策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终身教育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多样化需求与政策转型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1008-3219(2015)28-0064-05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锐减,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空心村、留守妇女和老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转型的现实问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即要求培育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市场竞争意识,能够经营现代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2、从现实背景和政府文件中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成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本研究从终身教育的理论视角出发,以陕西省太白县为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多样化需求及政策转型建议作了深入分析。 一、终身教育理论及其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系 终身教育最早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提出,它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2]。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终身教育部部长E?捷尔比进一步丰富了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
3、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3]进入21世纪,终身教育被赋予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4]。可见,终身教育过程中,不同类型学习者在其一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需要,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所、通过向不同教育者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职
4、业技能,获得人力资本提升。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他们对教育者、教育方式和内容、教育时间和场所等各方面的需求都是多元的。通过这种多样化和持续性的终身学习,学习者努力谋求自身的职业进步和人生发展。同时,学习者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从事职业和产业的相应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转型。 终身教育理论同样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终身教育的理论视角看,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是成人阶段超越正规教育的继续教育[5]。从本质上来说,其是终身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其
5、能克服传统农民固有的教育背景较差、生产技能较低的先天劣势,让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继续教育,获得自主生产、经营和管理农业生产的新技能,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呈现多样化的需求。在培育过程中,农民受到自身职业身份、教育背景、经济水平、居住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职业培训提出多样化的需求。这不仅是终身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又一重要体现,也是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其政策转型的必要依据。 二、太白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 太白县位
6、于陕西西部、宝鸡市东南,地处秦岭腹地,全县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7镇66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2014年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71079万元[6]。县内大陆性季风气候与高山气候交汇的特征,使得太白县以蔬菜种植、旅游业为特色产业。2013-2014年,太白县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结合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状况,推进“培养职业农民,着力增产增收”的政策实施,举办“千名职业农民”大培训活动,相继开展了农资经营户培训,农家乐经营户培训班,并开办中式烹饪培训班等培训活动。 然而,太白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
7、,仍存在预期培训对象与实际相差较大、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无法满足培训者需求等问题。例如,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太白县塘口村为例,有相当部分的农户、打工者等群体没有纳入培训主体范围。同时,培训内容也比较单一,仅限于农业技能,缺乏经营、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这导致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户很难做出及时、正确的经营决策。因此,如何根据农户的多样化需求,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转型路径,在现实中显得极为迫切。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中、高的寺院村、塘口村和梅
8、湾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发放230份问卷,回收213份,回收率为92.6%。调查对象中18岁以下占总样本的1.0%,18~30岁占19.9%,31~55岁占70.0%,55岁以上占8.5%。从职业类型看,农民占70.0%,打工占23.2%,经商占5.8%,村干部占1%。从调查对象的经济背景来看,家庭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为12.3%,5001~15000元为30.3%,15001~3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