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ID:9112858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8

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1页
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2页
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家庭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了一种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我

2、校是一个随迁子女集聚较多的学校。我在教育实践中遇到下面一个案例:有一位令人头疼的随迁子女小明,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这个学生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常与同学小声讲话,作业经常不做,劳动时逃跑,老师批评毫不奏效。老师们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一、小明心理问题与根源有三方面:(一)自尊自卑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明比较内向,平时除了上课讲话,下课时不多说话,但谁触犯了他,脾气却很暴躁。通过询问其他学生,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

3、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二)逆反心理,容易偏激  在小明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不信任别人,一点儿芝麻绿豆大的事儿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不理不睬。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减弱。  (三)意志

4、薄弱,不愿学习  小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作为心理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

5、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二、辅导对策:针对学校随迁子女较多的班级,我制定一节心理教育活动课。(一)热身活动1(1)活动原则:尊重、开放、接纳。1(2)活动名称:水果沙拉1(3)活动目的:随机分组;活跃课堂气氛,让分到一组的同学尽快融合到一起。1(4)活动步骤:全体学生围城一个圆圈,每一位同学被命名为一种水果,水果数量为6种,品种及顺序是固定的。被命名为同一种水果的同学组成新的小组。新的小组形成,可以请各小组学生设计本组的组标和口号,并用彩色笔展现

6、在大白纸上部。各小组简单介绍本组的组标及口号。(二)导入2(1)活动名称:看看谁最美2(2)活动目的:相互观察,学会有意识地去欣赏对方的优点,拉近彼此的距离。转换欣赏的角度,悦纳自己的外表。2(3)活动步骤:请学生观察本组同学,找出每个人最好的躯体特征,比如最美的脸型、最修长的腿等,以此组合,在大白纸上画出一个想象中“最美”的人。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完成的画片并进行讲解,请同学们分辨图片上的人的特征。请同学们讨论此活动后的感想。2(4)教师总结: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特点是别人所欣赏的,只不过我们在

7、日常的生活中忽略了别人严重的另一个自己。这就像照镜子一样,一旦你常常照这面“镜子”,你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优点,同时也能认识到自身的一些缺陷,学会更客观地看待自己。不仅仅容貌是这样,每个人的个性、心理、习惯、修养等等都可以通过“照镜子”明明白白地照出来。下面我们就来照一照这面镜子。(三)活动:sayyou,sayme3(1)活动目的:促进学生了解并接受从他人眼中认识自己的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接受他人的反馈,树立更客观的自我形象。3(2)活动步骤:展示并简要讲解乔哈里的相识模型;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和别针

8、,相互帮忙,把白纸用别针固定在自己背后的外衣上。请大家起立,在教师里自由走路,往别的同学的背上写自己对他的看法(教师提醒不仅要写优点,同时要写缺点),同时允许别人往自己的背上写。一段时间以后,请大家坐下,取下自己背上的白纸,看看别人飞自己写了什么。请几位特别有感触的学生同全班一起分享对这个过程的感受。3(3)教师总结:在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从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很多生活经验,从而充实了我们对于自己能力、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