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钱海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150060)【】R816.2【】A【】1672-5085(2011)01-0202-02【关键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对其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逐年增多,采用影象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尽管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但由于其有创性费用高,患者难于接受,所以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一种
2、安全,无创或少创的影象检查方法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后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4〜2009.8只,40例(其中括21例自愿者,14木院疑诊冠心病患者,5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其中2例自愿者在一周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SCA),5例冠心病患者2周内行SCA检查,(男22例,女18例,年龄32-68岁).安静时心率在70次/分的25例在CT检查前0.5〜1小时口服倍他乐克50mg,木组心率均控制在50〜70次/分,均为窦性心率,率齐。1.2CT扫描技术釆用美国GE公司的MSCT机及Aw4.2工作站进行图象后处理.首
3、先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进行低剂量的冠状动脉平扫,扫描参数为:准直器宽度:20mm×20mm,床进动(feed/rot)27.5mm,螺距(pitch}0.275,重建层厚0.625mm,球管的电压及电流140kv,370mas,每层扫描时间0.6s,然后在主动脉根部层面任选一层面进行小剂量实验,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5ml/s注射速度,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15ml,延迟10s后,在所选层面进行12次扫描,间隔为2秒,CT扫描要求患者在正常吸气后屏气,层厚10mm,然后在降主动脉层面选择一个感兴趣区并测量其吋间一密度曲线,计算出最佳延迟扫描吋间,后以相同流率经肘静脉注入80
4、-85ml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冋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成像情况,扫描参数:选择1.25s螺旋扫描,采用冋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segment:或在心率65-70次/分时采用burst采集方式),层厚1.25mm,螺距(PITCH)1.375,dfov25,矩阵512×512,球管电压及电流140KV,400MASo1.3图象后处理方法:将扫描数据(部分数据受心率心动周期等影响,可将苏原始数据在心动周期R波后的60%80%的心电相位窗上进行横断位图象重建),传输致AW4.2工作站,以上述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作冠状动脉主干(LMA)左前降支(IAD),左冋旋支(
5、LCX),右冠状动脉(RCA),后降支进行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二维曲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重建筛选出图象最佳者用于影象学评价。1.4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美国GE公司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常规股动脉穿刺,插入冠状动脉导管,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2结果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2.1横断面图象显示能力: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显示率100%,右冠状动脉主干显示率100%,其他分支及冠脉远段显示率略低,横断面上显示最小冠状动脉管径为2mm。2.2三维图象显示能力:左主干显示率100‰前降支近中段显示率100%,下段显示率为80%,冋旋支近段显示率为10
6、0%,远段显示率为75%,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为100%,远段显示率达70%以上,因个体差异不同。2.3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患的显示:(1)21例自愿者中,12例患者为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5例为冠状动脉管壁不
7、司。2.4程度的钙化,艽中年龄最小者为32岁,左主干点状钙化斑块,1例冠状动脉先天变异,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例为冠状动脉明显疾患,其中1例为左主干软斑块形成伴有管腔狭窄(约5%>,另1为左前降支闭塞,长达2cm,后均经SCA证实。(2)10例我院提供冠心病患者:5例患者管壁不同2.5程度钙化斑块形成,通过内窥镜观察,其中1例钙化斑块向管腔内突入,造成管腔狭窄约50%,后
8、经SCA证实,1例冋旋支迂曲,变细,管腔显示欠清.另4例患者前降支,右冠脉不同。2.6程度狭窄(50-70%),后均经SCA证实。2.7对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1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12枚支架,分别为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3,2,7中,冠状动脉支架显示均能满足影响学评价,因患者均为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一1年患者,显示支架形态及位置均正常,支架无明显变形。3讨论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技术,超声技术,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