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浅议内容提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尤其占有重要的位置。鉴赏包括对读物的认识、吸收、欣赏、发挥、鉴别、批判等多种因素,实质过程是感受、领悟。在阅读教学中要达到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目标,有品味词语、体味语境、理解表达、口评风格、评价内容等五方面的教学内容可资借鉴。关键词中学阅读教学鉴赏能力感受领悟***阅读是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评价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在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应多方面地培养能力,如认识能力、理解能力
2、、阐述能力、扩展能力、评价能力等。我这里所谈的鉴赏能力属于评价能力与扩展能力的范畴,是阅读能力的上乘境界,在阅读能力中占重要的位置,且近年来高考对阅读能力的测试、鉴赏能力测试比重越来越大。如1990年占6分,1991年占8分,1992年又占6分。纵观1985年-1993年高考试题,鉴赏能力的测试题型,也大致遵循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品味词语(1985年、1988年试题出现)、体味语境(1988年、1992年试题出现)、理解表达技巧(1987年、1990年试题出现)、品评风格(1992年阅读试题涉
3、及)、评价内容(1987年、1990年试题出现)。所以说,鉴赏能力的培养位置越来越重要,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鉴赏包括对读物的认识、吸收、欣赏、发挥、鉴别批判等诸多因素,实质过程是感受、领悟。落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通过什么教学内容才能达到鉴赏能力培养的目标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一、品味词语。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其表情达意最为微妙、细腻,是世界上其他语种无可比拟的。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篇章都是脍灸人口的名篇,其用词俱是匠心独运,千锤百炼。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抓住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4、仔细品味,认真体会,培养学生词语品评的能力。陆九渊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这里的“涵泳”意即品味、揣度,也就是领略这些词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品味词语,领略其用词的细腻、用词的微妙,从而形象地揭示出宝黛二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宝黛初会”时,黛玉初见宝玉:“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而宝玉初见黛玉:“宝玉看罢,因笑道……”这里一个用“惊”,一个用“笑”,用意是深的,需教师引导学生涵泳、品味,挖掘其深厚的、丰富的意蕴。经过
5、教师引导,学生深思、研讨、领悟,便可认识到“惊”“笑”二字都是以外表动作刻画人物的感情活动,揭示宝黛二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心感受的。但“惊”字符合林黛玉初来乍到的心态和举止,刻画出黛玉聪颖谨慎的性格特点;“笑”字呢,刻画出宝玉率直、愚顽的性格,也更符合他在贾府中恃宠放纵的特殊地位。一“惊”一“笑”,笔力千钧,意蕴尽现,真可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而我们的品味、领略,是收“言外之意”于眼前、于心间。当然,品味词语也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苏轼词“乱石穿空”一版本又作“乱
6、石崩云”;“惊涛拍岸”,一版本又作“惊涛裂岸”,教学中便可把“崩云”“裂岸”引入课堂中辨识,品评其优劣是非,可收到良好的鉴赏效果。二、体味语境。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好文章,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而认真研读语句,体味语境,正是揣摩的良好途径。语境这概念,可分为两层意思。一层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流动的语言状态中,体会语言的表现力;再一层是玩味语句的情味色彩,感受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微妙感情。《雷雨》的教学中,可结合语境挖掘语句的深藏意义的方法,在平常的语言中咀出深永的滋味。“这真是一
7、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台词看似平凡,但实则是侍萍内心感情的迸发,如不结合语境体味,那独特的表现力,微妙的感情就难以体会到,同学们就会平平淡淡放过去。假如我们进入戏剧的“角色”,置身于所营造的语境中,“披文入情”,加以感情的体验,台词的底蕴、内涵便可挖掘出来。“萍”字表达了侍萍终于认出分离30年的亲生儿子的激动心情,是慈爱的表露;后面的那个“萍”字是对周家两代人对她侮辱的控诉、抗争,表现出的是怨愤和仇恨;而中间那个“凭”字是两种思想感情的过渡。此时,爱与恨
8、交织,侍萍满腹心酸,欲言又止。由此可知,分析语句,离开了具体的语境,深刻的思想意蕴揭示得就不具体、不生动,入情入境便是空话了。再如《故乡》教学,认真研读“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句话,视觉上是“苍黄”,感受上是“萧索”,让人感受到单调、寂寥,再着一“横”字,更给人以衰败之感。这些字眼本是极平常的字眼儿,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仔细体味、揣摩,就会顿悟其平常之中的不平常。用廖廖数语活画出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农村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渲染了气氛,为闰土设置了特定的社会环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