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

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

ID:9102176

大小:151.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4-17

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_第1页
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_第2页
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_第3页
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_第4页
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走火入魔式的发展何以成为可能? 孙立平 走火入魔式的发展,可以在一时之间轰轰烈烈,成果辉煌。于是有时也会引来无数人们的艳羡,据说在像印度这样的国家,都有一些人对这种发展感到羡慕不已。势利的学者也会不失时机地营造一些美好的概念加以概括。所谓“中国模式”就是一例。然而这种发展模式是不是随便哪一个国家都可以学习的。因为它背后需要一种体制。支撑这种发展模式的,一种极为自负的体制。中国恰恰就是这样一种体制。由于这种体制,我们前三十年是用这种自负运动式地改造了社会;同样地,也是由于这种体制,我们后三十年用这种自负运动式地发展了经济。而现在又要把这种自负进一

2、步地推进到所谓“中国梦”。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致命的自负”的体制化的结果。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举国体制。这种举国体制在体育、经济发展和救灾中表现得尤为典型。其实,明白了体育,也就明白了中国经济。明白了金牌,也就明白了GDP。举国体制是总体性权力的产物。它建立在两个东西的基础之上。一是权力的全面控制和渗透能力,二是社会各个部分的不能独立运转。因此,举国体制只存在于总体性社会中,在专制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专制社会调动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举国体制的第一个特征,是政治化,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达到一个政治目的,发展体育赢金牌是如此,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一切

3、出于政治考量,为此不惜违反自然规律,不惜在其他的方面付出代价。举国体制的第二个特征,是运动式的运作方式。有人将这些年的发展方式称之为“经济文革”,就是这个意思。正如童大焕所指出的,想不到文革中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经济挂帅"的指导下,这种"文革"的做法仍在大行其道,只不过那时候是"政治挂帅",实行的是"政治文革",今天则是"经济挂帅",实行的是"经济文革"。举国体制的第三个特征,是全面调动资源,用尽一切手段。比如为了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拆迁中,政治与行政的手段,暴力的甚至黑社会的手段,社会的手段甚至株连九族,经济的手段等等,轮换交替使用

4、。这因为权力是总体性的,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将直系亲属停职停薪,停止子女上学等作为威胁手段,其他的社会是无法做到的。需要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举国体制与此前的举国体制不一样的。新的举国体制是在催生了市场,并用权力重组了市场因素之后形成的。如果对这种举国体制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内部的具体机制。(1)动员机制:可以体育、救灾、盛会和高铁为例,中国的发展模式就是制度模式通过新举国体制延伸出来的;(2)动力机制:可以以强制拆迁为案例,看看权力驱动与市场驱动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3)控制机制:可以以舆论和互联网为案例,权力和市场

5、式如何配合的。现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在体制上将两种机制整合在一起,既是权力式的,又是市场式的;(4)吸纳机制:可以以两会为案例,看看是如何对社会精英进行吸纳的;(5)整合机制:如组织系统;(6)汲取机制:可以以房地产为案例,看看政府与企业是如何作为一个链条上的不同环节汲取社会财富的。这种举国体制是所谓中国模式的核心,其成就的原因在此,其弊端的根源也在此。摘要:自十七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推出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部署,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开始作为重要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比如广东省专门成立社会工作管理委员会。□孙立平清华

6、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自十七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推出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部署,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开始作为重要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比如广东省专门成立社会工作管理委员会。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日前举办社会建设论坛,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对如何加强社会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本报记者现将精彩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我今天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背景是什么,可能会遇到的最主要障碍究竟在什么地方;第二个是社会建设究竟应当建设一些什么东西,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转型陷阱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现在社会建设要面临的最基本背景是什么。我想讲

7、的概念是“转型陷阱”,现在社会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所面对的制约条件,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个判断是很重要的。现在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大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好像这两年的情况跟原来有点不太一样,有人说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质在变化,有人说改革已经死亡,总而言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的背景是什么?现在人们提供了一个基本解释叫做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世界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指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了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槛过不去了,比如拉美国家、亚洲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等。大家担心中国的国民收入到了4

8、000美元左右时,是不是也要遇到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中国不是拉美、不是菲律宾、不是马来西亚,中国面临的是很独特的状况,中国会面临的可能不是中等收入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