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逻辑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逻辑及现实意义

ID:9101202

大小:2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17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逻辑及现实意义_第1页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逻辑及现实意义_第2页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逻辑及现实意义_第3页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逻辑及现实意义_第4页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逻辑及现实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逻辑及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交通设施www.gzjiaotong.comVSIO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看,拜物教批判理论是异化劳动理论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的运用,所以弄清异化劳动四个规定性及其逻辑推导过程是认识拜物教理论的逻辑前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之间是层层递升的,有力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和暂时性。马克思对拜物教产生和存在根源、发展形态以及消除条件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和克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拜物教现象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  一、异化劳动的四

2、个规定性及其逻辑关系  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马克思在笔记本I“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部分中批判国民经济学的三大缺陷时集中表述的,即“他把应当加以推论的东西即两个事物之间的例如分工和交换之间的必然关系,假定为事实、事件。”换句话说就是对前提没有反思和批判。在对这样的缺陷进行批判后,马克思一步步推导出了这四个规定性,并用它来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  首先,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劳动的结果竟表现为这样:“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

3、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失去外部对象、生活资料;不仅如此,工人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一般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而同劳动相对立。“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工人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存在物同工人相对立。  其次,工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

4、于他的本质”;“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马克思说,“劳动对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是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产品不过是生产劳动的总结,即“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这表明异化还表现在生产行为、生产活动本身中。结果

5、,人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时,感到自己是自由自觉的,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不自由,所以,劳动活动本身发生了异化。  再次,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同人相异化,(2)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因此,异化劳动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异化劳动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它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

6、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类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变成仅仅维持工人自身生存的手段。  最后,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思想,认为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人才得以表征和确证。“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因此,“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对立,是人与人相异化最全面

7、、最典型的表现。工人同劳动产品、同自己的生产活动和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是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同他人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异化劳动四个规定性的内在推导过程:  在推导过程中,马克思首先加进了一个逻辑前提,即人是类存在物。在从第一个规定性向第二个规定性的推导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辅证推理方法。在这里,马克思引进了一个对象化的概念,通过分析工人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象化活动,这种活动的对象即工人生产的产品在对象化中“异化、丧失”了,于是,工人与外部对象就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但是,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

8、产活动本身中。”由此推导出人与他的活动相异化。  从第二个规定性到第三个规定性的推导中,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和他的活动相异化,是因人的活动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用费尔巴哈的思想作一个跳板,就是说这种活动确证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进而确证了人是类存在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活动已经是异化了的活动,工人在这种活动中感觉到的是不自在。正是从人是类存在物这一出发点上推导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