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版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版

ID:9094086

大小:8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7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版_第1页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版_第2页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版_第3页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版_第4页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该重点为某只月饼依据这学期期末老师上传的重点和最后一节课的考点提示整理,内容比较概化,用于考前突击,具体内容大家还需要结合教材研究一下。上传给大家共享,也希望能抛砖引玉,期末一起加油,祝大家取得好成绩O(∩_∩)O~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题型:单项选择题20题,名词解释5个,简单6题,论述2题,综合1题参考书目:佐斌《社会心理学》;13校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关注知识点:一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的理论p1-p1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自我本我超我、生死本能);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学习观察学习,奖励惩戒);泰菲尔和特

2、纳:社会认同理论(社会分类、社会比较、积极区分);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人际关系比作交易);G·米德、布卢默:符号互动理论;进化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及方法论p15-p28历史:起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兴起及发展: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兴起,社会心理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战后:F·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心理学》)危机与应对: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社会困扰,针对实验法的外部效度问题反省,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出现。方法论:课题的选择和研究

3、设计:研究课题的选择来源:日常观察经验、对已有的课题选择。好课题:应用性、创新性、可行性相关研究与因果研究:相关研究:量化研究的方式,研究自变量间的关系,不能揭示因果关系。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注意问题:实验者效应(用双盲研究消除)、伦理道德问题。获得研究材料和数据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参与、非参与。操作简便、利于描述社会行为。但有些情景难以观察、样本缺乏代表性)、访谈法(结构、非结构、半结构,互动性强)、问卷法(结构、非结构。最常用,简单易行,需注意题目设计和样

4、本代表性)、测量法(心理、社会)、实验法(认知神经科学。最常用,对情景有效控制资料准确,但有些情景无法模拟)二自我自我概念自我的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认知成分,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感觉、观察、分析、评价,是自我的核心,其他成分的基础),自我体验(情绪成分,主体的我的需要与客体的现实的关系),自我调控(意志成分,主观的我对客观的制约作用)自我认识自我观察(内省):观察对象: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行为和结果、纵向比较(过去、现实、理想)内化:主体的环境特性或主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特性转化为主体意识特性的过程社会比较:将自己与他人

5、比较以获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前提“知己知彼”分为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自我表现p32-p38自我表现:自觉的印象管理过程。自我表现的原则:1.角色获得(roletaking)2.相互支持3.学会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交往对象与自我表现:人在不同人面前,其行为表现就不一样。交往目标与自我表现:交往目标能决定人的自我表现。三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概述p92-p94定义:外显社会认知、内隐社会认知特征:社会性、沉积性、完型特性表征:范畴化和图示归因理论p107-p114归因:就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

6、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人的行为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观察对象解释维度归因倾向归因倾向高:外部归因低:内部归因低:外部归因高:内部归因高:外部归因低:内部归因高低高高低低影响归因的因素:视角不同、自我保护价值、文化差异社会认知的主要效应或偏差p102-p104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他人内因)、观察者—行动者效应(他人内因,自己外因)、自利性偏差认知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情绪、缺乏客观认识)、证实偏差、自我中心偏差印象的形成p98-p101印象形成:人们第

7、一次遇见陌生人或在与之交往的初始阶段,根据很有限的信息资料所产生的是否喜欢他的感觉和对其人格的认知。印象形成的信息:种类:刻板印象、个体信息来源:外表线索、社会特征、性格特征印象形成的特点:一致性、评估性、中心特质作用、隐含的人格理论印象形成信息加工处理模型: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四社会态度有关态度的理论p122-p126态度: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内在的和相对稳定的评价性心理结构,它以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为基础,表现为对客体的一定程度的喜好(积极/肯定)或厌恶(消极/否定)的情感,并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态度的

8、组成要素:认知(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是其余部分的基础)、情感(对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引发的情绪,态度的核心和关键)、行为倾向(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准备行为,不等于外显行为)态度的特征:(1)社会性与主观经验性(2)内在性与可测性(3)持续性和情景性(双重态度模型:内隐态度持续,外显有情景性)(4)态度的动力性态度的功能:(1)认知功能(2)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