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

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

ID:9088914

大小:149.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_第1页
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_第2页
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_第3页
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_第4页
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历史看管理——组织行为篇回归人性的视角(上)秦帝国崛起与速朽背后的法家人性观探析文/张文阁总有一些事能长久引起人们思考的兴趣。比方,为何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百家争鸣的盛景?七雄逐鹿,为何偏居一隅的秦国能够最终一统天下?又为何强大的秦帝国仅十五年就二世而亡?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有历史的眼光,更要回归人性的视角。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喜欢向历史找答案,他认为:“管理没有新问题,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古到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有管理。不同的组织可能有不

2、同的目标,不同的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追求,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个人的目标加总为组织的目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组织的目标通过个人的行为而实现。”史学大师陈寅恪曾感慨:“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这种无能与无奈,黑格尔也深深体验过,他总结:历史给人的教训就是人从来不曾从历史里接受什么教训。中国古代孟子和荀子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有过激烈辩论并影响他们的理论。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组织行为学和发展学开创者,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麦格雷戈,在其划时代的著作《企业的人性面》中

3、也相应提出著名的人性假设的X-Y理论。回到开始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为何能出现百家争鸣?那是中国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是国家由分裂回归统一的前夜,是国有和公有经济向民营和私有化发展的路上。这个大变革首先是由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文物考古表明,中国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就掌握了冶铁技术,在春秋晚期开始掌握炼钢技术,到战国时期已广泛用于制造兵器和生产生活工具。而欧洲一直到14世纪才成功地炼出生铁,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从14世纪的意大利开始兴起的。春秋战国时代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集体耕作的

4、生产方式,宗族社会的农村公社向家庭生产方式转变。公元前408年,秦国实行“出租禾”,标志国家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私有经济因之迅速崛起。随着财富的增长和积聚,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孔子总结当时的社会现象,“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论语•颜渊》)。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提出管理思想,制定行为准则就变得非常必要。因此包括儒家在内的各派思想家,都积极提出自己的治世主张,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就出现了。偏居一隅的秦国为何能够统一六国?《史记

5、》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说明秦地之偏僻荒蛮,其基础条件并不好。史家吕思勉将秦灭六国的原因归为:地势、竞争、质朴、变法。从时间上看,秦朝国势骤强始于孝公用法家实践派代表人物商鞅进行变法。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为振兴秦国,实现霸业,发出求才布告:“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商鞅经人引荐与秦孝公面谈了四次,终于获得秦孝公的完全信任,由他来主持变法。商鞅变法的目标就是——治、富、强、

6、王。商鞅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是建立小农经济,发展耕战,具体包括五个措施,其一,拆分大家庭,发展生产力,“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商君书•开塞》),“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商君列传》);其二,鼓励耕战,“粟爵粟任(奖励种粮),武爵武任(奖励军功)”(《商君书•去强》);其三,鼓励垦荒,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谁开荒,得到的土地就归谁)”(《通典•食货志》),“民胜其地者务开(人多地少必须开荒),地胜其民者事徕(地广人稀就招徕六国民众)”(《商君书•算地》);其四,严格农村

7、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使民无得擅徙”(《商君书•垦令》);其五,实行愚民政策,他说“民易为言,难为用”(《商君书•说民》),使“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商君书•垦令》),“民愚则知可以胜之”(《商君书•算地》),老百姓愚,就可以“纷纷则易使也”(《商君书•农战》)。所以严禁文化传播,主张“声服(美乐和华服)无通于百县”(《商君书•垦令》),使农民耳目闭塞,心思窄陋,从而“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意壹而气不淫,则草必垦矣(像牲口一样只知道干活)。”(《商君书•垦令》)其他途径还包括“重农抑商”,

8、“国贵少变”和“强国知十三数”(《商君书·去强》)。商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管理思想,他的理论根源于于他的人性论。商鞅讲“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商君书•算地》),是任何教育都没法改变的,主张通过严刑峻法的制度调整老百姓的行为。商鞅认为:“仁义不足以治天下,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商君书•画策》)反对依靠仁义来管理人民。另外,商鞅特别强调赏罚的作用,只是在奖励和惩罚之间更强调惩罚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