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

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

ID:9078418

大小:5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6

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_第1页
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_第2页
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_第3页
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_第4页
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妙醒摘要印度佛教在部派佛教时期,由于各部派保守偏执,固步自封,使印度佛教呈现出停滞不前的局面。大乘佛教就是在这种僵化情境下,异军突起,应时而生。大乘佛教的出现为佛教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佛教走向了新生的繁荣时代。因为大乘佛教的出现,才有了大小乘的分化,大小乘的争论和差别由此而生。这是佛教向前发展所产生的客观必然现象。大小乘的分化,也成为佛教革新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小乘的争论与差别皆有其作用与意义。为因应不同根基众生之所需,大小乘并行不悖,皆有存续之必要。关键词大小乘争论差别前言佛教自公元前六世纪诞生以来,在印度逐渐发展壮大,并向外传

2、播。佛陀灭度后,佛教内部有了分裂和纷争。特别是大乘佛教兴起后,有关大、小乘的争论一直不休,相伴而生的是大、小乘之间的种种差别。“大乘、小乘”之称,多见于大乘圣典。“所谓‘小乘’,是以个人一己得度为教义;‘大乘’则是救拔周遭众人,与社会大众共同迈向解脱的一种教法。”(1)小乘(声闻乘和缘觉乘)偏重个人解脱,修行目标是成就阿罗汉或辟支佛。而大乘侧重于修证菩提(觉悟)和般若(智慧),继而行菩萨道,自利利他,追求觉悟成佛。大乘斥责小乘,只求自利而不愿利他。事实证明,无论大乘或小乘,都是为教导众生而作为,都在尽力弘扬佛法。大乘与小乘,是佛法在现实生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3、因此,大乘或小乘,不能一概而论。以下就大小乘争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差别予以分析研究。一.大小乘争论的产生(一)大小乘的分化与大众部、上座部的渊源11大乘与小乘,“大乘”是Mahayana(摩诃衍)的译语,意为“大的交通工具(车)”;“小乘”是Hinayana的译语,意为“小的交通工具”,而且Hina原意为“被丢弃的”,也有“卑下”、“劣等”的意思,所以Hinayana(小乘)是一种轻视的称呼,大乘教徒轻视部派佛教,所以才会这样称呼他们。换句话说,不可能有教团自称“小乘”(2),以上是日本学者平川彰的说法。由此看来,大小乘的称谓与划分成为佛教内部走向分化的标志。大

4、众部与上座部的分裂是由于对戒律的争议所产生的,而大乘与小乘的分化,则是大、小乘学说主张与修行目标的差别所产生的。追究其根源,大乘与小乘的分化与大众部、上座部有渊源关系。大约佛灭110年左右,第二次经典结集之后,佛教在印度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这次分裂被称为根本分裂,最明显的标志是佛教由原始佛教进入到部派佛教时期。此后,从根本分裂进一步分裂;大众部与上座部内部都有过多次的分裂,最终的分裂称为枝末分裂。枝末分裂的最后,形成历史上的“十八部”或“二十部”,各自阐述自成一家的理论。大众部自由开放的思想及佛陀观、心性本净的理论,与后来的大乘佛教主张相一致;而被大乘佛教

5、贬斥为小乘佛教的部派佛教,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切有部,其传统保守的思想及一切有的主张,与上座部相接近。“大众部主空,所以近乎大乘;上座部主有,坚持小乘。”(3)大众部与上座部的分裂也可看成是大乘与小乘分支的初始。大小乘佛教的分化与大众部、上座部有渊源关系。(二)阿毗达摩论藏所引发的大小乘争论11纵观佛教的历史,我们可以这样说,小乘(Hinayāna)代表佛教的第一发展阶段,而大乘(Mahāyāna)则代表佛教的第二发展阶段。(4)这就说明,大乘是在小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对学习小乘经论智慧所得的思想总结与境界升华。一般说来,所谓的小乘,是指部派佛教,特别是指一切

6、有部。导致大小乘称谓的出现和划分的主要原因是部派佛教阿毗达摩论藏的出现。部派佛教的各派,各有立场标榜,各有理论展示,将本来以信仰与实践为主的佛法而演变成学问来研究,佛教开始走向经院哲学化,出现了多思辨、多理论的倾向。这对佛教来说,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特别是对一般民众的信仰产生了误导,对于人人都可修证的佛法,却给人造成了高难深的错觉,不利于佛法的普及与弘扬,也违背佛教的原理。“为了匡正阿毘达磨部派佛教的缺陷,以及推广释尊真实的佛法,初期大乘佛教因此而兴起。”(5)在原始经典《阿含经》中已有大乘的名目和大乘的菩萨精神11。有据可查的经典,更加鼓舞着大乘学者的信念,

7、他们呼吁回归佛陀的本怀和佛教的根本立场。大乘思想开始出现,佛教内部出现了活跃的气氛,弘扬大乘佛教的运动开始掀起。大乘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初期、中期、晚期三个历史阶段,大乘经典如《般若经》、《华严经》、《维摩经》、《法华经》、《胜鬘经》、《涅槃经》以及净土经典等广为流传。涌现了马鸣、龙树、提婆、无著、世亲等大乘学者,并各有对大乘佛法的独到论著,如龙树的《中论》、无著的《摄大乘论》、世亲的《唯识三十论》等。这些大乘经论,一般都对小乘的偏狭观念予以驳斥,指示小乘回小向大。这些经论,被翻译后也流传到了中国汉地,影响了中国汉地佛教八大宗的的形成。部派佛教,特别是有部的学者

8、,面对大乘人士的贬低与指责也不甘示弱,起而还击,叱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