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

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

ID:9074953

大小:4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6

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_第1页
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_第2页
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_第3页
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_第4页
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之序:三界之外的妖怪疯狂钻石发布于:2013-01-0920:29瞎扯淡的电影和不靠谱的心理学序   这还不是一本书,但还是得自作多情地写个序,交代一下我接下来打算写这一系列文章的缘由。(当然我很希望将来它会是一本书。如果有出版界的朋友喜欢这系列的文章,赶紧联系我啊O(∩_∩)O,其他朋友如果喜欢,也请帮我传播^_^)  这一系列文章是打算把电影和心理学放在一块儿侃,有些是拿电影做一点心理学的科普,也有些是拿一点心理学的知识解读电影(我估计大部分解读更可能是歪解)。这两个方面都已经有人做得很好了,我插上一脚,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2、。   之所以还是要写,大概是因为我“三界不入”的奇怪背景。这点背景或许可以让我的视角比较特别——但愿如此。 三界不入的妖怪   我是学化学出身,后来半路出家学心理学。本科就读于上海某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大二时便已荒废学业,读了一些闲书,其中就包括几本弗洛伊德的著作,算是与心理学结上了缘。尽管我后来才明白弗洛伊德的理论几乎不能算是科学心理学,不过那时几乎所有对心理学有兴趣的门外汉都是从弗洛伊德开始读起的——大概现在也还是如此吧。这不是弗洛伊德的错,怪只怪当代的科学心理学太不争气。   在我跟心理学结缘后不久,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因为受到国内一些影评人的热

3、捧而开始在国内流传。我和室友一起看完后简单分析了一下片子的结构,发现我们看过的影评都没有真正理解影片的内容。影评人有非常敏锐的艺术嗅觉,可以说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凭直觉感受到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也许未必真正看懂了它。   我很多时候是死硬理性派,我总觉得对着一部电影抒情以前,总应该先看懂它说的是什么。在接下来那几天的课上,我全程开小差,用那点儿现在看起来上不了台面的弗洛伊德的解梦原则拆解了《穆赫兰道》。“《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那篇帖子在网易论坛贴出来之后,我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学心理学的,也有人以为我是影评人,其实两样我都是完全业余的。    那之后的一年多

4、时间里,因为种种原因对化学越来越心灰意冷,于是决定换专业考研。当时的厌学情绪不光针对化学,其他自然科学也不幸躺中,于是我打算换到人文社科去。   然后,诡异地与一帮准备化学、环境科学考研的同学们共同复习大半年之后,居然也就真的考上了。可是,刚入行我就明白过来:心理学居然算是自然科学!   这明显跟行外人的看法不太一样嘛。心理学算哪门子自然科学呢?   普通青年眼中搞心理学的大概是这样的:    这些年,不请几个心理专家坐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综艺节目。   这是文艺青年眼中搞心理学的:  心理学=心理治疗。心理专家靠嘴皮子上的功夫或者眼神的功夫(催眠)对付

5、各种“心理变态”。而心理变态的根源一定、必定、必须是小时候受过虐待。   这是科学青年眼中搞心理学的:     以上高论出自中科院心理所金峰研究员。不评论。   以上印象好像都跟科学无关嘛。   但实际上,我们真正做的事情经常跟以上任何一种形象都没有关系。这是我们做ERP脑电实验的情景:    是不是有点自然科学的影子?一个电极帽戴在受试者的头上,记录他看到一些图片时的头皮放电,然后用头皮放电的数据来推测他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每次我告诉别人我是学心理学的时候,对方总是这么回应的:“那我不能跟你说太多话,是不是我一说话你就知道我脑子里在想什么?”

6、   根本就不能。   即便借助上面那个看似有点牛逼的机器,也只能推测个大概而已。通过ERP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这些心理学研究里算是有点高端的设备,我们大概能看出来你是不是在惊讶,是不是有情绪反应,是不是有点性兴奋,是不是在撒谎……,有点读心术的意思,但这离幻想小说里那种把你心里默念的那句话读出来的“读心术”还差得很远。   在我告诉他们我不能读心之后,他们接着一定这么说:“我最近有件事想不开,能不能帮我开导一下?”   唉,这我也不能。   我接触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其实与心理健康并没有关系。事实上在国内的心理学界,所谓的“科学心理学”跟“心理咨询”几乎

7、已经分裂成两个学科了。做科研的心理老师觉得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方法几乎没有多少科学根据,一边苦逼地做实验发论文拿项目,一边盯着咨询师的高额收入干瞪眼,遂将他们鄙视为江湖郎中;而心理咨询师反过来鄙视学院派的研究“与现实完全脱节”,严谨归严谨,可是毫无用处。   很不幸,我学的就是“与现实完全脱节”的学院派心理学。   我们学院派心理学关心的问题粗略地归纳出来无非就是——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   把一个把人的某个行为看成函数Y,决定或影响它的有好多好多的因素X1,X2,X3,……。学院派心理学的终极目的无非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方程:   Y=f(X1,X2,X3,

8、……)   看看Y到底与哪些X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这样乍一看,心理学与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