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古诗词的几点体会

朗读古诗词的几点体会

ID:9070184

大小:5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4-16

朗读古诗词的几点体会_第1页
朗读古诗词的几点体会_第2页
朗读古诗词的几点体会_第3页
朗读古诗词的几点体会_第4页
朗读古诗词的几点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朗读古诗词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朗诵古诗词的几点杂想和体会 作者:好孩子烟烟本文写于朗诵天地论坛,写一段贴一段,故不成系统有些杂乱,转来此前稍有增删。且从朗诵天地业余爱好者角度出发、从鼓励所有朋友参加朗诵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故请专家和专职人士勿看,恐贻笑大方。好孩子烟烟。                               ——题记目录杂想一:关于平仄杂想二:关于几个字音杂想三:关于所谓口音、嗓音与技巧杂想四:朗诵古诗词之重要  我的办法一  我的办法二  我的办法三后记傍晚突然开不了麦,百无聊赖。闲来冒酸泡填词不得佳句,偶发杂想

2、,记录一二,以遗朗诵天地的哥们。  首先声明如下:  本段子与学术无关,纯属个人之见,旨在将自我心得述与此间好友,长见笑大方之家亦无妨。自知其间些许自创谬论,与例如早有定式的音韵句读等学说相悖,个人意见,无意参加与专家的辩论,也无意领教教科书如何如何、某某家云如何如何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反正哥们就这么一说,您就这么一看。杂想一:关于平仄  开篇第一想,多些废话。  在“朗诵天地”,我们提倡用普通话朗诵。可是,窃以为,普通话恰恰是古诗词的克星。五四以来,提倡新学的文化运动是个风风火火的革命家,用短短几十年的工

3、夫,摧枯拉朽般,其中就颠覆了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汉语的声韵美,将其审美标准重新定义,例如各地军政府凑人头的什么委员会通过的审定“国语”(现叫普通话),该委员会成员章太炎等从文化气脉承袭的角度出发强烈反对,但有包括蒙、藏代表在内的代表表决时以一票之强,通过。既然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是美的东西,那自然就是美的了。革命当然是必须的是好的,但是过于“彻底”的革命,往往会使无辜者受伤。在革命者陶醉在大胜利的喜悦的同时,却也要承担对部分无辜死难的罪责。虽然我们可以轻描淡写地说:代价是免不了的。文化变革也是如此,会失去承袭,失

4、去其所必须的渐进的发展,会出现断层。古诗词就是一例。  我们的老师怎么向我们用普通话来解释“入声”?  我们的老师怎么样用“现代汉语字典”的注音来向我们解释普通话读某些古诗词根本不压韵的原因?  我们的老师怎么样解释什么叫古诗词的韵律美?  至少如今大多数中小学老师没这个能耐,或有能耐没这个义务。  在自己喜欢诗词前,无论哪场语文考试,只要你会看散文,就会看古诗词。古诗词也就成了规定格式的古散文。  我们的所谓鉴赏也就是散文的鉴赏模式,字面上的,“音乐的美感”也被简单化成了歌曲。  古诗词的音乐美我想就是

5、:由平仄产生的“疏密、长短、抑扬、轻重”的参差美;诗词不同与散文的句法、格式以及创作手法等产生的节奏美;韵脚、及经常出现的的回旋往复式样产生的回旋美。(余光中、徐志摩的新诗还继承这点)  废话到此结束,开始开篇第一想:  有很多朋友问我朗诵如何注意平仄,那时侯我说:无须顾及,通常朋友夸我:“你装孙子,德行,懒得理你。”其实我说的是真话,首先我知表不知里,自己也不懂;其次说来话长;再次“朗诵天地”不是“吟诵天地”;最后……还是说两句:  汉语拼音有四声,今四声与古四声完全两个概念。古四声的平、上、去、入也是

6、声调,但更注重节奏,平仄就是进一步对四声的归类。  平就是古四音中的平声字,大致(请注意这“大致”两字,发明这种解释法的专家们我给您鞠躬了,真难为您了)象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和第二声,读来讲究发音圆润尾音要拖长;  仄大致就是古四声的上、去、入四种,发音讲究起伏,尾音短促,甚至没有;  入声实在难解释,求看官学学苏州话(保留古入声读音最多最全的方言)或者上海话,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举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

7、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中“月”、“石”、“竹”、“歇”四个字是入声,怎么办呢?凉拌!(打电话我用苏州话或上海话读给您听,呵呵。)似乎查谱是如今唯一办法了。基本就是短促得一发即收,点到为止。  旧时有一个儿歌: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  估计用普通话读成那样就没法听了,既然已经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民都说普通话好听,且古音、古韵、古律几乎全失,去考究,往往顾此失彼、不伦不类,索性丢掉平仄,慢慢学好现代四声读法,用现代汉语标准的普通话读吧。  不过话说

8、回来,业余研究一下也是好的,有助掌握节奏从而理解作品,用近体诗,还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来举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平 仄仄  仄 平平  五律讲究看第二、第四字(七律看第二、第四、第六字,也就是所谓“一三**论、二四六分明”),首句与次句的双数字要相对,上边平声下边就是仄声,三四句乃至以后亦然。(不过完全和此律的很少,多讲究拗救之法,此处不研究。)整体看一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