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记录表-秦萍

研究课记录表-秦萍

ID:9066932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6

研究课记录表-秦萍_第1页
研究课记录表-秦萍_第2页
研究课记录表-秦萍_第3页
研究课记录表-秦萍_第4页
研究课记录表-秦萍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课记录表-秦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研究课记录表课题名称《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上课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执教者秦萍执教班高三(2)班上课时间2013年9月16日参加人数49人教学设计的理   念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客体是90年代出世的孩子,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的今天,使得社会中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思想与本课内容所倡导的无私奉献必然产生冲突,所以这节课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2、生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义的人,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高品质人才。学生学习效果分析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对“贡献”二字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除了掌握课本的知识外,更是从心灵上真正地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社会,树立了“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这样的理念,为学生在现实中的行为行动做好铺垫。教学设计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分析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要承担起如此历史重任,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祖国发展、民族振兴的需要,也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成熟与完善。本

3、课的教学就是针对当今的中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而设计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往往依赖心理逐渐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而责任感却大大降低,对于什么是贡献,什么是索取往往不明是非,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通过本课的教学,教会学生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样不仅可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活动反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们对于责任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很多学生都认同了本课的观点,并且表示会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做贡献,他们也要成为传递正能量的大军之一。学生思想的提升也对执教者

4、和与会听课着很大的鼓舞:只要我们教育者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那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将会大大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我想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设计合浦县石康中学秦萍一、教学理念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客体是90年代出世的孩子,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的今天,使得社会中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思想与本课内容所倡导的无私奉献必然产生冲突,所以这节课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

5、血有肉有情义的人,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高品质人才。二、对教材的分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是高中哲学常识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所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在本课的前两个框题阐述人的社会性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些内容都为讨论人生价值问题作了理论铺垫,后面的内容都讲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因此,该课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加之显而易见的德育目标,该课是至关重要的一课。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层面:识记人生价值的内容,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及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能够用这些原理分析评价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6、过程与方法:阅读中归纳知识,对话中理解知识,探究中运用知识,互动中践行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懂得只有给社会做了贡献才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从而感到应当并乐意讨论这一话题,通过情景问题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并从贡献中体味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确立依据:(1)从内容结构看:人生价值观的本质是本课的中心问题。(2)从学生的思想实际看、学生在看待人生价值问题时存在着只重视索取而淡化贡献的片面认识。教学难点:如何

7、正确看待精神贡献?确立依据:(1)理论色彩强、非常抽象,若不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学生很难懂得“物质贡献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的道理。(2)从现实来说,社会评价体系中的确存在看重物质贡献而看不到精神贡献的情况。4、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原理及方法,了解一些社会现象,但缺乏思考。能力基础:深入思考程度不够,归纳能力不强。心理基础:有自我表现欲,但研究过程抓不住重点。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节课教学中运用到了师生谈话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2、学法:自主思考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综合比较法、总结反思法。四、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感动我新的

8、人和事等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