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

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

ID:9064066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6

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_第1页
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_第2页
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_第3页
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_第4页
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sunshine略评弗兰克尔、森斯伯里的“定义”——悖论“狭义”被曲解为“广义”(中国香港)黄展骥OnFraenkel’sandSainsbury’s“Definitions”HeYueHongKong,China内容提要:弗、巴的“悖论”定义显然是“狭义”,我们仍然嫌它内含冗余的“描述”,使(悖论)问题复杂化、深奥化,应该被扬弃!遗憾的是,一般论者竟然变本加厉,把“狭义”误解、扩大为“广义”,使问题更加玄妙深奥,纠缠复杂。本文首先以“失钻”悖论做出澄清和比较,问题便水落石出。本文末略论森斯伯里的悖论定

2、义作结。关键词:弗兰克尔森斯伯里悖论广义悖论狭义失钻悖论介定性质随伴性质1、失钻悖论的“定义”和“描述”商店失掉钻石,职员a、b被查问。a:“我没有偷。”(非P)b:“我这句话Q和a的非P,两者只有一句真。”(Q)假设(1)Q真;从Q的含义析出(2)Q、非P只有一句真;根据(1)和(2)),得出(3)P。假设(4)Q假;从非Q的含义析出(5)Q、非P要么同真,要么同假;根据(4)和(5),又得出(6)P。补上重言真句(补也是一样)(7)Q或非Q,所以(8)P。可是经过调查,证实a清白。(非P)在这里,逻

3、辑似乎在戏弄法律的公正和尊严!推理与观察携手证明“矛盾”同世而立。我们信赖逻辑,还是信赖观察?问题出自哪里呢?许多论者都说,问题出自语言的“自(我指)涉”(Q说及Q自己)!我们把“失钻悖论”描述如下:1、Q涉及Q自身,所以它包含“自涉”;2、从Q及其含义推论出P,从非Q也推论P;既然Q、非Q必有—真,所以证明P;3、a“明言”非P,而b说的Q(及其自涉)“暗言”P,a、b所说“互相矛盾”sunshinesunshine,但各自并无矛盾;所以,前提并无“自相矛盾”;4、悖论之内并无什么“矛盾互推”;5、从

4、逻辑及观察两者携手才能够证明矛盾并存于世(矛盾被证)。如果从观察证实a说假话(b说真话),则(虽然有“自涉”,但是仍然)没有自相矛盾和矛盾被证;6、仅从逻辑便证明实然句P,这就大大地挑战逻辑常识,可称为(有待消解的)“失钻(自涉)悖论”。我们说,由1至6的描述包含一种悖论,(而别的一组:例如弗、巴的描述则包含别种悖论。)再者,我们要分辨开,由1至5是描述有关悖论的事实而把6(“仅从逻辑便证明实然句P)作为一种特殊悖论的定义,(它包含“烟民悖论”)被包在我们的“简义”悖论(“挑战常识的‘大’说”)之内。再

5、例如:“科学家”的定义就是“有高深科学知识和学养的人,”至于他是什么国籍,研究化学还是人类学,是肥男还是瘦女等均为“随伴”性质;“等边三角形”的“等边”是“介定”性质,而“等腰”只是它的“不变随伴”性质。我们看出,当指出“烟民”、“失钻”均同样犯了“复合命题”谬误(详论从略),两个悖论均被消解了。后者比前者添进“自涉”,使问题复杂化,所以后者的消解远较困难!2、“弗义”的比较和评析在下面,我们比较和评析“弗义”(A.A.FraenkelandY.Bar-Hille1):如果某一理论的公理和推理原则看上去

6、合理,但从中却证明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或者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互相矛盾命题的等价式,那么,这个理论就包含了一个悖论。(《集合论的基础》1958年版,第1页。)它末尾说“包含”一个“悖论”,显然是“狭义”;此外,这个“狭义”之中还夹杂不少“描述”。遗憾的是,众多论者竟然把“弗义”的“狭义”加“描述”通通当作“广义”,例如:把“包含了一个‘悖论’”误认作“‘悖论’是什么什么”,他们并且依据这一重大误解来做出种种“引申”和“发展”!在下面,我们把“弗义”当作“广义”来评析(这样,有不少错误不

7、属于弗、巴的。)首先,它失之太狭。它竟然拒斥公认的悖论的老祖父:从初始,强化到超二值的一系列“说谎者”悖论。它们只在日常语言中出现。而不是“一个理论的公理和推理原则。”(至于以后能否发展并整理成为“某一理论的公理和推论原则……”这是另一问题。)至于“亦此亦彼”悖论,人们看到“亦人亦猿”,“亦红亦黄(橙颜色),”便试图证实矛盾双方在“中介”融合,矛盾事物并世而立!这也没有什么“公理和推理原则”。把定义狭限化兼繁复化,在西方权威论著中,并非绝无仅有。科皮教授在他的《逻辑导论》中把“谬误”界定为“似是而实非的

8、论证”。我的评析就是,把“谬误”狭限于“论证”,不适切实用。例如,政坛候选人做出的承诺里,它内含两个不同的标准解释,我们便说他犯了“歧义谬误”。(详论见《评科皮的“歧义”与“混含”》,《新晚报》(风华版)1980年3月30日香港。)再者,(秦朝宰相)赵高“指鹿为马”,在当时的场合显然是(明知故犯,迫使下属“表态”的)“诡辩”,它却没有丝毫“似是”,而只有赤裸的“非”。我们仍有不少疑问:它说“证明出矛盾”,似乎应该“弱化”为“仅是推论出矛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