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62448
大小:15.33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8-04-16
《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发生与防治周益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系电话:025-84390391电子信箱:yjzhou@jaas.ac.cn灰飞虱传病毒病种类:水稻条纹叶枯病----RSV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媒介•灰飞虱–拉丁名: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en)–英文名:Smallerbrownplanthopper–分类地位: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飞虱科(Delphacidae)灰飞虱与其它常见飞虱的区别I——头顶及中胸背板灰飞虱:头顶近方形,中胸背板黑褐飞虱:头顶
2、近方形,中胸背白背飞虱:头顶明显长大于宽,中色板具4条淡褐色纵斑胸背板中部黄白色,两侧暗褐色灰飞虱与其它常见飞虱的区别II——跗节后足第一跗节外侧不具小刺:灰飞虱、白背飞虱后足第一跗节外侧具1-5个小刺:褐飞虱灰飞虱与其它常见飞虱的区别III——若虫体色浅至深褐色,并具褐色斑块:灰飞虱、褐飞白色,具灰白色斑纹: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与其它常见飞虱的区别IV——个体大小•成虫体长:–灰飞虱:2.0-3.5mm–褐飞虱:3.0–4.0mm–白背飞虱:4.0–5.0mm生物学习性•寄主:水稻、大麦、小麦、玉米、甘蔗等作物,及稗草、双穗雀稗、看麦娘、千金子、白茅等多种禾本科杂草。•为害:以成
3、、若虫刺吸为害,还传播病毒病,在华东地区主要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越冬:华东地区以3、4龄若虫在麦田或田边杂草根际、落叶下及土缝内越冬。生物学习性•具长、短两种翅型•部分群体可远距离迁飞,主要危害虫源仍以本地虫源为主,并通过长翅型在小范围内扩散,扩大分布为害。•有趋光、趋嫩绿、趋边行、趋食禾本科杂草的习性。•耐寒怕热,最适宜温度为23-25℃。生物学习性•在江苏浙江单、双季稻地区,成虫的3次扩迁(病毒扩散)过程:–Ⅰ:麦田或越冬寄主稻田–Ⅱ:秧田本田–Ⅲ:前季稻后季稻•小麦与单季中、晚稻连作地区,或冬小麦—双季稻混栽地区,有利于灰飞虱发生。灰飞虱世代周期在江苏灰飞虱
4、一年可发生五-六代(浙江6代,东北地区2代),大部分地区各世代发生时间大致为:世代日期越冬代成虫4.5~5.1第一代5.5~6.15第二代6.20~7.25第三代8.1~9.5第四代9.10~10.15第五代10.20~灰飞虱约35~40天左右发生一代。第一代和第五代(越冬代)发生较为整齐,其余各代均为混合发生。世代的长短与当时的环境温度的高低(炎热,寿命短;凉爽,寿命长)、食源量的充足与否(营养丰富,寿命长;营养差,寿命短)等密切相关。灰飞虱的地理分布灰飞虱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东亚的温带地区。热带地区如菲律宾、印尼的苏门答腊群岛和印度等地,灰飞虱在旱稻上
5、亦有发生。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喜温:15-25℃最适合;耐寒:-7℃冻不死;不耐热:30℃以上滞育(不发育)。水2002,建湖稻条纹叶枯病的单株症状条纹叶枯病大田危害2002.08,姜堰条纹叶枯危害后期症状2002.10洪泽条纹叶枯病大田危害2002.10,洪泽水稻条纹叶枯病籼稻症状玉米上的危害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江苏水稻上的危害兴盐灌化都南植物保护研究所玉米病株识别要点植物保护研究所水稻病株识别要点植物保护研究所水稻条纹叶枯病---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1963年在江苏南部地区始发;之后在江浙地区流行危害;90年代在全国粳稻种植区普遍流行2004年前后在江苏及周边省份大
6、爆发症状:褪绿的条纹斑点或斑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年来粳稻种植区突出生产问题–1964年在我国首次报道;–1964-1966年在江浙沪流行发生;–1990年之后在籼稻区局部发生,粳稻区少见–2007年后在粳稻区大爆发症状:–生长严重受阻、植株明显矮缩–叶背、叶鞘、茎杆上瘤状突起–分蘖减少、不抽穗或不结实产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粳稻种植区连片危害症状识别要点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和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马唐、千金子、狗尾草、看麦娘、硬草等•显著矮缩无以下症状:•节间缩短褪绿花叶分蘖增多•叶色浓绿•蜡泪状突起植物保护研究所持久循回不经卵持久循回经卵
7、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条纹病毒(RBSDV)(RSV)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致病机理?卵传机制?致病机理?纤细病毒属二者交替流行的生态学原因?•问题–粳稻区RSV和RBSDV的近年来交替爆发流行的原因?•粳稻品种上黑条矮缩病爆发流行以前少有报道•寻求长效绿色控病策略和技术•1998年零星•1999年已有较严重的危害,估计发生面积超过100万亩•2000年发生面积600~1000万亩•2001年发生面积1000~1500万亩•2002~2003年发生面积1500万亩以上•2004年发生面积2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