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孟子的儒家社会管理思想

浅谈孔子孟子的儒家社会管理思想

ID:9050201

大小:3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浅谈孔子孟子的儒家社会管理思想_第1页
浅谈孔子孟子的儒家社会管理思想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孔子孟子的儒家社会管理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孔子,孟子的儒家社会管理思想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核心,结合道教,佛教思想的。既然儒家如此重要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那么探寻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脉络就显得很重要了。就像人类要寻求人类起源的答案一样。儒家思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最初的形态又是个什么样子的?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儒家思想经孔子创立,并由孟子和荀子的发展补充确定了儒家的基本框架。儒家思想强调积极出仕,为国家效力。因此其对治国思想的发展尤为重视,提出来一系列的治国理念。为给今日的治国之道探寻方向,因此我将选取孔子,孟子及荀子当中关于礼法的阐述评论。“礼法”,指代

2、道德与法制。孔子的“为政以德”的社会管理思想在孔子的管理思想中,“仁”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正如梁启超言,“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仁是孔子社会思想的核心地位。那么,何为仁?孔子没有直接出明确的定义,在《论语》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等等不同语境来指出仁与不仁。仁的根本精神在于爱人与推己及人,这意味着社会管理者有义务要将仁爱之心推之于天下人民,这一过程体现在具体的社会管理思想之中,就是德政。《

3、论语·子路》载:自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以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大体看出孔子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不外乎表现在教民与养民两大方面。从次第上说,庶之、富之等养民手段在先,人民在基本生存条件得以保障,衣食无忧之余,则又需教之化之,使之有良好的品性与行为。这正是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要以仁爱之心来治理人民,就不能不关心民生问题,由此可见,德政的首要之务在于养民富民。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之曰:

4、“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尤病诸”。(《雍也》)在孔子看来,要做到博施济众,连尧舜都还有所不如。因此,孔子积极主张惠民政策,提出“因民之力而利之”,认为这样“惠而不费”。(《尧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不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不敢不用情。(《子路》)这实质上是把政治活动归结为正己正人两端。当政者若不能帅身以正,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正是“名不正”的具体表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可见,正己是正人的前提

5、,这也就意味着对社会的治理与个人的修身有内在的一致性,所以在后来的《大学》才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提并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腐败问题的个人没有正身有很大的反思与借鉴意义。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之一,孔子并不极端地排挤“刑”与“法”的作用。在孔子看来,社会教化的力量虽大,但是“困而不学”,(《季氏》)者大有人在,要是其所有的人都能从教化而归化事实上几乎不太可能。因此,刑、政对社会治理来说也有其应有的功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这也就说,仅仅通过刑政等方面的社会控制手段来整治人们的行为,只

6、能使老百姓因害怕受到惩罚而暂时不敢为恶,却不能培养他们的廉耻之心,使之自觉地扬善去恶。反之,如果能用道德来劝导人民,用礼教来规范人民,则不但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管理效果,而且可以进而培养人民的道德意识,使之自觉地走上正道。也就说,孔子认为,行政与法律的手段只能起到补充教化不足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孟子的社会管理思想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学说中的“仁”的思想,提出了“性善”、“仁政”等学说,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开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作为人之善性的“仁、义、礼、智”四者中,孟子尤其重视“仁”,甚至称“仁,人心也”(《告子上》),从而以

7、“仁”来统摄其他三个方面的德行。孟子认为,施仁政、行王道是平治天下的根本所在。行仁得的天下,不仁则失天下:“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失其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离娄上》)因此,仁义之政实质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兴废,它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行仁是得人之道。民心的向背不依靠霸道武力的征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公孙丑上》)第二,仁政是战胜之道。孟子的政治理想是使天下“定于一”,因此他并不一概反对战争,而是认为仁政是战胜不败的根本保证。

8、他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所不战,战必胜矣”。(《公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