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04870
大小:730.51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2-01
《孔子孟子及儒家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孔子、孟子及儒家文論一、孔子文學思想;二、孟子文學思想;三、荀子文學思想;四、先秦儒家文學思想及其影響。儒家的文學思想儒家文學思想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藝思想,其內容主要是關注文藝的根本性質、文藝的社會功能和作用、文藝的內容與形式之關係、文藝批評的原則和方法等等問題。先秦儒家文藝思想以孔子、孟子的文藝觀為代表,此外,還有荀子的文藝思想。孔子的文學思想孔子的文論主要體現在《論語》一書中,其重點,是談論文藝和倫理道德、政治教化的關係。孔子的基本觀點是強調文藝應該為人的道德修養,為國家的政治教化服務,並且也能很好地服務。他這種文藝思
2、想,被儒家後學們概括發揮成“詩教”說:“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這種功利性的詩學觀、文藝觀,對其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文論影響至深,可以說一直波及到今天。在“詩教”的核心思想指導下,孔子對以詩歌為主的文學非常重視,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觀點。⑴“興觀群怨”說: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論語·陽貨》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
3、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論語·陽貨》⑴“興觀群怨”說:所謂“興”,是指詩能引起人的藝術想像,能振奮人的志意;“觀”,是指詩能讓人看出政治的得失,社會的美醜,民風的好壞;“群”,是指詩能使人互相砥礪,互相啟發,溝通思想,聯絡感情,增進友誼;“怨”,是指詩能批評時弊,諷刺醜惡。所以孔子的“興觀群怨”說,是從理論上概括出的詩所具有的四種社會作用,即:感染作用,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諷刺作用。(2)“思無邪”說: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2)“思無邪”說鄭玄、劉勰把“思”字解為思想。陳奐《詩
4、毛氏傳疏》訓“思”為語助詞。“思”字作思想講也好,作語助詞講也好,都不能改變孔子這句話是指思想內容雅正而言這個基本事實。孔子用這樣三個字來概括評價全部《詩經》,足見其評價詩(推而廣之包括樂、舞)的標準,是把思想性放在首位的。有人批評孔子,說用“思無邪”來概括《詩經》,是與《詩經》的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因為《詩經》裏有不少愛情詩,還有不少怨刺詩。這是以今代古。孔子並不是禁欲主義者。也不是像有些人所指斥他的那樣,是奴隸主的忠實衛道者。因而他並不認為那些愛情詩和怨刺詩是不好的作品。(2)“思無邪”說:他的仁政思想,他的“苛政猛於虎”的驚
5、歎,和《詩經》中的怨刺詩應當說是相通的。正因為他總是把思想性放在首位,把內容放在首位,所以他才又說了“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和“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陽貨》)這樣一些類似的話。就孔子的這個批評的思想或政治標準說,尺度還是相當寬泛的。另外,由這個批評標準也可推論出,孔子對詩歌(也包括樂、舞在內)創作的要求,也是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的。他的“有德者必有言”的見解和“辭,達而已”的主張,正是這個觀點的闡釋。(3)“文質彬彬”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6、論語﹒雍也》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子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3)“文質彬彬”說孔子“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話,雖然是論人,但也間接而明顯地表達了孔子對文學的內容和形式兩者關係的看法。“思無邪”的思想,是在評價《詩經》的思想內容,也是闡明思想內容對於文藝作品的重要性。但孔子並不一味強調思想內容,而是認為形式也很重要,也決不可少。有了好的內容,假若沒有好的形式來表現它,那也是一個很大的缺陷。所以他說:“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
7、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為成人矣”。要求好的內容(仁義智勇等)應當配以好的形式(禮樂)。至於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名言,就更直接地表明文學的形式對於文學的內容的重要性及其自身的價值,表明孔子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論者。孔子還曾提出過“情欲信,辭欲巧”的看法,這不僅是要求文學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而且是要求“真”與“美”的統一。(4)“中和之美”說孔子在《八佾》篇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集解》引孔安國注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言其和也。”這就是提倡、讚揚中和之美。孔子的“中和之美”,並不是單指文藝
8、的思想內容而言。而是要求構成一個藝術品的諸因素和諧地統一在這個藝術品的整體內,任何一個因素不要有“過”與“不及”的毛病。這是孔子中庸之道的哲學思想(“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雍也》“過猶不及”《先進》等),在他的文學思想和美學思想上的反映。從文學的內容與形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