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

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

ID:9045936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5

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_第1页
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_第2页
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_第3页
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_第4页
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孔子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重要特征  与现代哲学相比,孔子的辩证法思想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重视人与自然的联系。孔子在《系辞上传》里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所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就是对纷繁复杂自然界的认识研究,以达到顺应自然的运动发展规律。也就是:“与天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周易·彖词》)“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周易·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辞》

2、)《系辞上传》:“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君子之道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天地之变化,圣人效之。”(《系辞上传》)这一系列论述,都是人们现在经常讲的一句话:天人合一。通俗地说是“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但《周易》里的天人合一,除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这个含义外,还包含有“认识自然规律

3、和顺应自然规律”的含义。人虽然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但首先是大自然的产儿,其次人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生存。人的生命基础与自然界其它生物没有区别。所以,人的行动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惨重的失败。《中庸》里对“天人合一”观作了反复且富有文学色彩的阐述:“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舟车

4、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里面的“赞天地之化育”、“配地”、“配天”,都是说的天人合一。达到了天人合一,就“可以与天地参矣”(有机融会在一起)!(二)事物平衡稳定和谐观。现代哲学论述了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但“统一”毕竟和“平衡”有区别,“统一”里可能有“平衡”的状态,也可能有不平衡的状态。有的事物,外表看很平衡稳定,但内部矛盾激化,很不稳定。例如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果实就是这样。有的人也是这样,看似没有疾病,可是突然死亡。这也是表

5、面的一种统一和平衡。历史上有的政权组织也是这样,表面看很繁荣,实际上内部已十分糜烂。孔子的平衡稳定和谐是外部与外部的统一。首先是内部平衡稳定和谐。没有事物内部的和谐稳定,就不可能有外部的和谐稳定。《周易》里的符号卦象基本数是两个以上,由此演化无穷。但不论怎么变化,都是偶数相对平衡。只有平衡,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有和谐。“一点”达不到平衡,两点以上才能达到平衡。“理”为太极,也就是中国传统哲学表示的“道”。但这个“理”或“道”并不等于具体物质(或事物)。而是蕴藏在物质(或事物)之中的本质规律。万物统归

6、与理,是指不同的事物自有其生存发展之道,各自寻理而行。这个“理”是客观的。宇宙间有多少个事物,就有多少条道理。用一条道理统一世界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子“道生一”的观点应当批判。“道”有千千万万,岂止“生一”?有多少条“道“,就可以生成多少个物。”老子的“一点论”、“一元论”显然不符合客观事物生成发展、变化的实际。老子的“一点论”、“一元论”和《周易》的符号象征哲学相矛盾,也与当代领袖人物毛泽东的“两点论”相矛盾。孔子的“中庸”思想继承了《周易》里的平衡稳定和谐思想。他在《乾·文言》中说:“龙德而正中者

7、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孔子论“中”与“庸”,这里最早。此处的“中”,指“利见大人之中。”“庸”则有不同的解释,我以为是“恰当”“适当”的意思,也即是说,见“大人”的时候语言和举止都要得当。所以“中”,是认识论,是宇宙观,是对事物的分析与判断,同时,“中”又是决断与决策和行动(方向、路线).。第三,“中”还要求人格中正、刚正、正直,这样才合道;“庸”是方法论、实践论。“庸”的标准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把握了火侯就是“庸”。“庸”里面包含了原则性与灵活性、具体情况具体

8、分析具体处理。把“中”与“庸”结合起来,则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实践之后出现的一种平衡稳定和谐的美好状态。孔子的“中庸”观,就是平衡稳定和谐观。所以“中”,并不是走“中间道路”或“折衷”,并不是掩盖矛盾和稀泥。要达到事物的平衡稳定必须注意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孔子在《中庸》里满怀刚气的论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南方”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