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2829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5
《智慧的鼓励让教育充满力量和温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智慧的鼓励,让教育充满力量和温情!12-22父母们总是试图通过惩罚,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事情,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爱人突然对你说,“你去墙角站着,想想你做错了什么!”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你会真正地去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吗?相反,你可能想的是,他凭什么对我这样!其实孩子也是如此,你惩罚时的威严,也只会给孩子带来恐惧或者是叛逆。孩子犯了错时,身为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应对?王惠文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叙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校长进行换位思考的真实案例——《四颗糖果的故事》,告诉父母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并给予孩子自我纠错
2、的机会,而不是让孩子“被迫承认”错误。“对于父母来说,你真的很难教给孩子所有的东西,最好的方式是孩子自发地在你身上‘吸收’,就像一棵成长的树苗,哪怕是人为地堆给它养料,只有在它主动吸收的情况下,它才会真正地成长。孩子也是一样。”《四颗糖果的故事》3陶行知校长看到学生在打人,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学生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学生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了第
3、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很勇敢,应该奖励你啊!”学生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我错了,我再不打人了……”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王惠文老师还说起自己的孩子曾在澳大利亚参加冬令营时的一个细节。她看见孩子的记录本上,满满都是一位国外老师真诚的鼓励:“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哈哈,这个词用在这里太恰当了!”,而且在每一篇记录的右下角,都会有一个大大的“good!”。孩子回来后,她看到孩子长得高高壮壮,就知
4、道他在那段日子里一定过得非常开心。而现在孩子上了高中后,他看见孩子的每一篇作文上,都是纯粹的分数,还会有“主题不够突出”、“偏题”等负面的评价,写得好的地方,老师也只是简单的勾圈,孩子的写作热情也慢慢减少了。鼓励和赞扬,相同吗?鼓励和赞扬的部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鼓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是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而做的,赞扬的本质是满足家长自己的内在需求。控制点在于:孩子听到赞扬会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想?而当听到鼓励时,孩子会反省自己:我是怎么想的。这些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区分赞扬和鼓励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你想说的
5、话先对身边的朋友、伴侣、长辈说一下,看他们的反应,如果效果不好,那一定是表面的赞扬而不是的真心鼓励了。多做这个简单的练习方法,会逐渐让我们学会鼓励孩子,从内在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3小游戏中发现大问题为了加深对于鼓励和赞扬的不同理解,王惠文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5道写有非常简单计算题的纸片分发给大家,假设这就是你家孩子交给你的成绩单,让大家如实表现在家里的应对情况。(纸片上有一道是有错误的。)圆圆奶奶:不错嘛!这个成绩!(大家哄堂笑了)但是……怎么错了一条呢?波波爸爸:这条为什么会错呢?当时是不是没仔细看?越越爸爸:很棒,大部
6、分都做对了,但是你要不要再做一遍?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孩子变得更好,给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孩子更完美。还有的家长,一眼发现了孩子的错误,但是却还要“假装”夸奖一下,所以就会这样说:“嗯,不错!但是……”。其实孩子自然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们此刻需要的不是你再次地指出错误或是经过头脑加工的赞扬,而是鼓励,激发孩子内在的力量去进步。王惠文老师反复强调,夸赞真心与否,孩子是能体会的,仔细观察孩子,你就知道,他们的聪明程度,不止于你的想像。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