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ID:9022561

大小:6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4-15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_第1页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_第2页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_第3页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_第4页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

2、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个亮点,甚至每节课教师都在搞合作学习,人们很关注这个时髦的举措。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却没有实效性,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走过场、搞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很滥,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呢?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研讨。1、“山重水覆疑无路”时开展合作学习。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质疑问

3、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就无法获取新知识。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真可谓“山重水覆疑无路”。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教学“年月日”时,在学习“四年一闰”的新授知识时,我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于是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都出谋划策,共同研讨,并

4、且结合书上的内容来探讨。大家七嘴八舌,你指我看,你说我听,你讲我评,探索、研究的氛围异常浓厚。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力量,学生自行解决了四年一闰的问题,得出小强的生日是2月29日。研究结果出来以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同时为自己的努力成果感到无比骄傲,认知的印象尤其深刻。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教学效果特别明显。辨析易混淆概念时开展合作。例如:“质数”和“互质数”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本质属性,区别内涵,在教学时这样设计:在1、2、3、4、5、6、7、8、9、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你会选取其中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

5、?质数与互质数有何区别?各小组争辩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到各组巡视,听取同学的讨论,启发诱导,鼓励敢于发言、勇于争辩的学生,引导合作讨论,步步深入。通过激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在七嘴八舌之间,学生正确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还掌握了组成互质数的规律。2、探究规律性知识时开展合作。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仅凭个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达成目标。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上课后,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什么图形?这个新拼

6、成的图形和原来有什么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并由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选择解答策略时开展合作。解题策略的运用,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起点、思维的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

7、,从而会表现出不同的解题策略。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解题策略的运用上必然形成算法多样化。而算法多样化又是一个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探讨过程,也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教师控制整除),如133厘米、131厘米、145厘米、150厘米、151厘米,那么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方法一(133+131+145+150+151)÷5=142厘米;方法二100+(33+31+45+50+51)÷5=142厘米;方法三130+(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