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

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

ID:9018086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5

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_第1页
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_第2页
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_第3页
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_第4页
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害羞的界定及起源的研究述评李贵文(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系,哈尔滨,150080)摘要害羞与尴尬、羞愧等情绪同属于自我意识情绪,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界定害羞的范围,并通过对害羞起源的探讨,以期理解害羞的成因。关键词:害羞尴尬羞愧遗传社会害羞,是一种广泛存在但又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心理特征。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害羞的体验。和许多其他的情绪情感一样,害羞通常会伴随许多生理症状,例如脸红、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等。然而,还有另外一些情绪情感也同样会引起类似的生理反应,从表

2、面上看,害羞和他们难以区分,但各自所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却是迥异的。对害羞起源的研究也许会帮助我们解释害羞的独特性,更能让我们准确地理解害羞。1害羞的界定在对害羞的诸多的定义中,Hendersno和zimbdaro(1998)的定义较为完善和权威。他们认为害羞就是人际情境下的不舒适和/或抑制,这种不舒适和/或抑制又会进一步阻碍一个人对人际目标和职业目标的追求。害羞是过度自我关注、过于关注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身体反应的一种形式。害羞可以囊括轻度的社交笨拙到完全的社交恐惧这样一个连续体[1]。目前对于害羞的界定

3、,往往只是对害羞类型的划分,或是仅仅局限在与社交恐惧和其他精神障碍的区别上。当然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对害羞的诊断及克服,对继续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害羞作为众多自我意识情绪中的一种,与其他的情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害羞和羞怯、尴尬和羞愧的相似性很高,以至于在诸多文献中对它们的使用经常发生混淆,所以有必要对这几个概念进行辨析,这样既可以避免读者产生歧义或不解,又有益于心理学的研究朝规范化方向进一步发展。(1)纵观国内外心理学界关于羞怯的研究,有人把羞怯翻译为害羞。认为羞怯包括害羞和胆怯两个方

4、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胆怯引发害羞,害羞又强化胆怯。从社会交往角度看,害羞主要在交往过程中,而胆怯更多的是在交往准备时的心理状态。但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看,两个概念是一致的,可交互使用[2]。(2)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尴尬(embarrassment)与内疚、羞怯以及自豪等情绪一样,同属于自我意识情绪,是继个体的自我意识出现后产生的情绪。奥托尼等人(1998)把羞愧和尴尬看成是“自我责备”的情绪;这两种情绪都包括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不赞成。按照克洛泽的(1990)的看法,害羞和尴尬非常相似,因为它们都具有

5、某些共同的特点,包括:神经过敏。不知道说什么或做什么,以及缺少自信[3]。然而,对尴尬来说,焦点是很难符合特定场合提出的要求,而对害羞来说,焦点是个人对自己能力的感觉[3]。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我们偏向于认为尴尬是在某些情境的诱导下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个体会产生的主观体验有:感到自己是滑稽的,笨拙的,愚蠢的,紧张的,同时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表现:如脸红、愚钝的微笑、注意转移、手和身体的运动等[4]。(3)羞愧又叫羞耻,与羞怯、害羞是非常相似的情感。韦纳(Weiner)把它描述为是个体把消极

6、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而产生的指向整个自我的痛苦体验[5]。目前西方文献中对羞愧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当个体以不光彩的方式做事,说到不幸的事或表现不光彩的、有缺陷的特征时,如果自己或他人见证了此行为并消极地评价此人,就会产生羞愧。这时个体常感到渺小、无价值、试图低头、遮住脸或眼睛来隐藏或逃避被观察与判断,甚至通过否认这些消极行为和特征或批评他人来转移自己的不良感觉[6]。不同情绪量表(DES)测量了9个不同的消极情绪(恐惧、愤怒、厌恶、藐视、内向敌意、悲哀、内疚、羞愧、害羞),而测量的积极情

7、绪只有两个(兴趣、喜悦)[7]。从中我们可知,羞愧和害羞都属于消极情绪。从跨文化角度来理解,在汉语和日语中羞愧感的涵义比英语中的shame的涵义要丰富得多[8]。这意味着在我们的文化中,羞愧的概念更加的宽泛,害羞可能囊括于羞愧之下。羞耻感是指一种强烈的个体道德调节机制的负性情绪,是一种指向自我的痛苦、难堪和耻辱经验,与害羞的概念明显不同,根据分化情绪理论,伊扎德(Izard,C.)认为羞耻包含较多的害怕成分,还包括厌恶、痛苦等。从认知评价上来看,羞耻感是因为个体表现与自身道德评价标准产生冲突,有一种道德

8、感的介入,而害羞是指在社交情境中感到自身行为受到抑制,由社交行为是否熟练引起,因此,羞耻和害羞关注的焦点不同,羞耻的焦点是自身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害羞更多关注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2害羞的起源从历史上看,害羞的起源问题最初是从二分法的角度提出的:自然相对于培育。按照这一方法,害羞不是经遗传而得到的,就是通过同化和社会化的过程获得的。近年来心理学家也逐渐开始认识到,在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人的遗传禀赋会影响他们受养育的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