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11593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对《道德经》中德的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道德经》中德的理解李双优德是一个恒古而玄的话题,不同的人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德做出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从德的来源、属性、功能等方面入手,对《道德经》中德,叙点已见。一、德源于道而服务于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宗明义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宇宙形成之前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物质,老子先哲把她尊称为“道”。他认为“道”的“名”若喊出来或说出来就不是我发现的那个“道”的内涵了,“道”似“无”,又似“有”。在“无”时,开始聚集能量,在“有”时能量形成,这个能量可化生成万物
2、,是万物的母亲。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天一正。”这个“一”,能力非凡,天得到她就晴空万里,地得到她就安宁无灾无害,神得到她就神通广大,谷物得到她,就长得饱满,国王得到她,国家就兴旺发达。这个“一”就是道生的“有”。《道德经》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故失道而后德。”“上德”6不德,为何可变成有德了呢?因为“上德”是一个完整的淳德,德性完整,虽是无为也是无所不能的。
3、下德本身就不完整,无论如何有所作为,也不能成为淳德。如一个柠檬果子,它未被切开前,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酸味,实际上它的酸味完整地包含在果子里,当你用刀子把它切开,它的酸味迎面扑来,但它原来的完整酸味已不复存在了。道也是一样,“失道而后德”道打开了,就不是完整的道了,就由完整的德来承载了。可见,这个“德”就是“一”。由于道和德的地位的重要,老子给予多个形象的称谓。“道”是“无”,又是“0”;“德”是“有”,又是“一”。“失道而后德”,道门开了,“德”奉道之命出山,从此德临宇宙。一、德具有物质属性现代科学认为,自
4、然宇宙由150亿年前的奇点,经过大爆炸后,逐渐膨长运行,形成了目前的宇宙总星系,若干银河系,太阳系等。这个宇宙大爆炸的时空点,应该与老子先哲《道德经》中所指的“道生一”时空点相一致,所指的内容相同。现代科学用高科技的尖端仪器测探到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的物质能量,是由一种比亚微观粒子如夸克粒子更细微的基本粒子的能量所形成的,这种细微的基本粒子质量、能量无比强大,速度超光速。是她们促使宇宙大爆炸,生化宇宙万物。老子先哲发现了“道生一”、“无生有”、这个“一”和“有”6,我认为就是高科技尖端仪器所探测到的高质
5、量、高能量、超光速的细微基本粒子。这还可以从老子同时代的屈原先贤的诗歌《远游》描述中得到傍证:“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比德之门。”屈原先哲指出:“道”可受而不可传,道的环境内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垠”。道内存在着一种物质,把它称为“壹气”,“壹气”虚以待而无为,屈原先哲对道的论述与老子先哲对道的论述极其相似。指出道中存在的“壹气”,我认为,就是“道生一”的“一”,就是德。这足以说明,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东方东哲先
6、贤们的伟大。在这里,西方文化的逻辑、推理、论证、辨证方法,与二千五百年前东方的“天人合一”心体感悟、慧观心观的宇宙观方法论,在论证的结果上找到结合点,这个结合点为揭示德的物质性成为可能。德的物质性、为老子先哲“穿越”到150亿年前,慧观到宇宙大爆炸时情形,提供了帮助。一、德至柔至善,是万物的软实力《道德经》曰“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生于道的德,负载着道先天的属性,至柔、至善、至虚、无为,负阴抢阳而生万物。德性善如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
7、莫能之争”,“水无所不在,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道,善处地也。”德性无为而无不为,德遵循道6性行为,没有自私和欲望,没有企图好坏的境界,一切按道性的自然规律行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德一切合于自然的行为,无所不能达到。德以柔克刚,无坚不摧,得德者昌、失德者亡。德的道性是自然宇宙万事万物发展、运行、生化、衍化、变化功能的软实力,正能量,是决定自然宇宙万事万物顺应自然规律正确运行发展变化的基础。一、德是“仁、义、礼、智、信”的和合统一德的道性,合则统于“德一”,散则分于“仁、义、礼、智、信”。“上德”是
8、居道“无”而用德“一”,是淳德。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带有德“一”的基因,在行使德的功能时,它们分别为德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在德“一”的统一领导下的行动。当德扑散为五,德的完整性已散失了。《道德经》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泊,而乱之首也”。好比一家人,父为道母为德,“仁、义、礼、智、信”为五个儿子。父母在时,家中道全德满,儿子们也尊道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