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

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

ID:2159188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_第1页
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_第2页
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_第3页
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_第4页
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浅谈对道的理解  摘要:《道德经》全文处处都体现着道,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家的道,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本文仅列举《道德经》中直接出现的“道”字,从这个最直接的文本依据,从道的性质、道是什么、人与道的关系三个方面浅析对道的理解。  关键词:道德经;道;理解  一、简要说明《道德经》中出现“道”字释义和理解  (一)道可道,非常道。(一章)  释义: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并非

2、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  ――本处指出了可以阐述解说的道,和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这两个不同的范畴。应该认为,可以阐述解说的道,是人能够部分了解把握的道,它并非完全等同于而是属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的一部分。因此,在此处对道的理解可以有两点:1、道可以部分地阐述解说。2、道是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  (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  释义: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近于大道。  ――本处通过与道相近的水,可以得出对道的理解为: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

3、  (三)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十五章)  释义:古代善于行道的人,精微玄妙,深邃而不可认识。  ……  保持这些大道的人,不求满盈。正因为不满盈,所以蔽旧却能新成。  ――本处通过行道的人来体现道的某些属性。概括起来对道的理解有:1、道是精微玄妙,深邃而不可认识的。2、道是不求满盈,敝旧却能成新的。  (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义:道整体唯一,一产生天地,天地含有阴阳二气,互相交冲而产生和谐之气,阴、阳、和三气产生了万物。  ――本处从宇宙生成的角度体现了道的本原性,可以得出对道的理解为:宇

4、宙万物的本原。  (五)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四十七章)  释义:不出门户,能够知道天下世事;不看窗外,能够了解自然规律。  ――本处讲不看窗外,就能够了解自然规律,也就是从已知可以推断出未知,这也正符合规律的特点,从此可以体现出对道的理解为:一种自然规律。  (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四十八章)  释义:研究世俗学问,伪诈奸邪一天天增多;修行自然的天道,私欲私爱一天天减少。  ――本处讲修行自然的天道,私欲私爱一天天减少,同时也可以说为道就要日有减损,可以得出为道的理解为:具有无私,无为的特征。  道者,万物之奥。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5、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六十二章)  释义:道,是万物的主宰。  ……因此,树立天子,设置三公,虽然以捧璧在先,驷马车在后的礼仪去交游诸侯,还不如安坐而深入此道。  古代之所以重视此道的原因是什么?不就是说:有求必有所得,有罪就可以免除吗?所以被天下人珍重。  ――本处讲道是万物的主宰,主宰应主要体现为万事万物必须遵守的规律,后面将“不如坐进此道”、“贵此道”都主要体现了道是生活的准则,由此可以得出对道的理解为:1、万物必须遵守的规律。2、生活的准则。  (七)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

6、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五十一章)  释义:道化生万物,德养育万物,用不同形态区别万物,在各种环境成就万物。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珍贵德的。道受到尊崇,德受到珍贵,是因为道和德没有对万物发号施令而永远顺应自然。  所以,道化生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成长发育,使万物结果成熟,给万物抚育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占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长养万物而不主宰,这就叫“玄德”。  ――本处讲道化生万物,因此受到尊崇,体现了道的本源性;同时说这是因为道没有对万物发号施令永远顺应自然,以及道生长万物而不占有,体现了道的无私;抚育万物而不自恃,体现了

7、道的谦卑;长养万物而不主宰的特点,体现了道的无为。由此可以得出对道的理解为:1、万物的本源。2、具有无私、谦卑、无为的特点。  二、结合《道德经》中出现的“道”字,综合分析对道的理解  综合前面对《道德经》中直接出现“道”字之处,以及对道的释义和理解,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一)排除重复的内容,道具有以下性质: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空虚、不会穷尽;不争;不求满盈;顺应自然;无私、谦卑;无边无际、无所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