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

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

ID:9002128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_第1页
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_第2页
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_第3页
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_第4页
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依止的人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以中国善导大师为宗祖。净宗行者,唯依善导大师及相承祖师释义为准。于他善知识所释,若与相承释义有所不同,知为各自摄化方便,不妄加评说,不强作合会,只置而不用,唯用善导即可。  印光法师称赞:「善导和尚,弥陀化身。」「莲宗二祖,万代景仰。」「善导大师之大圣人,神妙不测者。」「世传师是弥陀现,所说当作佛说看。」「善导乃弥陀化身,其所示专修,最吃紧。」「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善导和尚专以平实事相法门,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观心约教等玄妙法门,其慈悲可谓至极无加矣。」「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善导

2、在长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声,盈于道路,其往生者,当不止百千万亿。」善导大师又叫“光明和尚”,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深证三昧,每念一句佛号就口出一道光明,才华高迈、自行精严,利生广大,临终往生瑞相昭著。若依止善导大师,专持弥陀名号,则简易平常、殊胜圆满、千稳万当、万修万去。  日本净土真宗以日本亲鸾大师为开祖。亲鸾大师(1173——1262)四岁失父,八岁亡母,九岁出家,十岁上天台宗道场比睿山。二十九岁依止源空法然上人执弟子礼,但并非所倚重弟子,也非住在道场之内。三十五岁流罪以后,被斥还俗,并在越后之地结了婚,才自以为「非僧非俗」而自名亲鸾。五十八岁时生病发

3、高烧昏迷三天,在昏迷中发现到自己长久以来的自力心仍在。亲鸾大师于九十岁去世,亲鸾断气之后,从小提携于膝下,临终亲侍于身旁的么女竟然怀疑其父是否真有往生,因而写信禀告遥在北国之地的母亲,其母于回信中力劝其女要对其父有信心,不要怀疑父亲之往生,后人推断亲鸾临终前后的情况或许不是很好。亲鸾的著作中从未谈到他自己的身世,目前有关亲鸾一生的事迹,大多仅凭后人的传说,而伪造之多,令人惊奇。亲鸾大师一生非僧非俗,备受争议,是凡或圣,吾人障深慧浅,无法知晓。2、依止的教典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是以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宗典。善导和尚在《观经疏》中说:「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

4、定古今。」「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印光法师开示:「善导和尚《四帖疏》,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四帖疏三根普被,利钝均益」。日本净土真宗是以亲鸾大师的《教行信证文类》六卷为开创真宗的根本教典。《教行信证》可说是亲鸾的笔记,当亲鸾被流放到越后时,正值当地有将军刚从宋朝请来两部《大藏经》,并招聘几位僧侣校对,知道亲鸾也曾是出家人,因此顺便请其校对,亲鸾乃藉此亲近《大藏经》之缘,将藏经中有关净土要文笔录成册,并加按语,之后修修改改,直到七十几岁才成定本。  一个是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一个是修修改改。再如藕益大师的

5、弥陀要解凡九日告成,为印光法师赞「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一个是凡九日告成,一个是七十几岁才成定本。这就是不同。3、思想的核心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的核心是专称必生。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由机深信(信知自身是烦恼具足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至法深信(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由就人立信(专称必生是弥陀本愿、世尊本怀、诸佛证诚),至就行立信(以一向专称之正定业,立必定往生的信心),最后结论是:「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

6、陀佛名。」讲信,讲愿,都是前方便:信是信专称弥陀名号,必定往生。愿就是厌离娑婆世界,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的时候,往往会略掉「至心信乐」,就直接解释说:「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么,信在哪里呢?信就在——信称念名号必定往生当中,此是以信导行、就行立信、以行摄信。·我也说一句 「信愿持名」与「专称佛名」,大同小异。三而一,一摄三。信愿对不信愿,专对虽愿而杂。信愿极必专,专自摄信愿。顺彼佛愿故。其实无论是中国净土宗的十三祖,还是日本净土宗所传承的三国七祖,其最后的归结处都是称名,都

7、在此念佛往生。所谓心心相印,祖祖同心,又犹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善导大师如一清流,纯而不染,专倡净宗心要,明往生正定业,唯在念佛。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莲池大师、藕益大师则圆摄诸宗义理,突显名号功德独胜,别彰净土不共宗旨。印度龙树菩萨《易行品》:「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莲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念佛三昧诗》序中说:「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一夕,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同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后七日

8、当生我国。」  莲宗三祖承远大师在衡山万缘放下,精进念佛,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