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98102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净土宗对人们思想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节、净土宗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中国净土念佛法门的开始是在东晋时代的。当时有一位名叫竺法旷(生公元327年——402年),他于潜青山每次以《法华经》作为修持和说法的宗旨,又以《无量寿经》作为求生西方净土的根据。他经常读诵这两部经典,如果有人到他那里,他就讲给人家听。如《高僧传》卷五说他“每以《法华》为会三之旨,《无量寿》为净土之因,常吟咏二部,有众则讲,独处则诵。”后来有慧远大师於元兴元年(402)和彭城刘遗民、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设斋发愿,以结莲
2、社念佛求往西方极乐净土。同时慧远大师还与谢灵运等十八高贤结白莲社,以同修净土法门。此白莲社的得名,也是谢灵运看了慧远大师的道貌堂堂,自感内心信服,而为他在庐山东林寺开凿东西两池,种上白莲。因此,把他们创办的念佛求生净土法门,所以称为白莲社。由此看来,慧远大师是净土宗的极大盛者,同时也被人们称为中国净土宗的始祖。其后有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等诸位大师继承弘扬净土的。此宗弘扬净土法门,主要是以三经一论作为根据。三经:一、《无量寿经》,主要是叙述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的四十八大愿,希望能成为一个极乐世
3、界的,“则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念佛众生皆可生其国中。以后弥陀依原修行,果然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阿弥陀佛自己修的福德智慧所感应的。二、《观无量寿佛经》、也名《十六观经》,其主要内容是教人修持十六种的观法,就可往生极乐净土中。如观西落的太阳,观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观琉璃、珍珠等等,这就可以显现极乐净土的境界。三、《阿弥陀经》,主要是叙述极乐是阿弥陀佛的“依报”(所成就的极乐净土)、“正报”(弥陀所修的内在功德)的庄严相好。如“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杂色之鸟,”又“金、银、
4、琉璃、玻璃、车渠、赤珠、玛瑙等七宝池、八功德水,”即是阿弥陀佛依报庄严。“自然皆悉念佛、念法、念僧”等句是表阿弥陀佛所修的功德而流露出来的法音,即属“正报庄严”。另外一论是《往生论》,此论是总摄以上三部经的要旨,而阐述往生极乐净土的意义。净土宗的主要意旨,是以行者的念佛修持为内因,以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的愿力为外缘。若能内因外缘相应,那就必定往生极乐国土。而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法是念佛法门,则共有四种念法:一、持名念佛,也叫称名念佛,即是口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为主要,或者念十方诸佛菩萨的名号也可。此持名念
5、佛又有三种:(一)是出声持名念佛,即是洪喨的念佛声音使人家听得清清楚楚,而自己也听得一清二楚。(二)是默念持名念佛,也名密念,即自己内心想念佛的名号,而自己的耳中听得清清楚楚,一念分明,念念分明,始终不杂乱,则得六根清净,花开见佛。(三)是金刚念持名:即以舌头顶于上颚、而呼吸调得不急不缓、念得清清楚楚。二、观像念佛:即观看阿弥陀佛的形像、左手托金台、右手接引念佛众生往生极乐国中,而要观看地清清楚楚。三、观想念佛:即观想阿弥陀佛功德庄严的形象,可作为众生之依归。如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或观想观音、势
6、至二大菩萨的德相,相好庄严,而作弥陀之伴侣,或观极乐世界圣境清净庄严等等。四、实相念佛:即观想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是非有非空,实相无相之理。则念一佛,等于念无量诸佛,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等无差别的。再说念阿弥陀佛,即是念自性清净法身佛,此种念佛是不念自念,念而无念的自在自然的意念。以上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功夫至深入念佛三昧时,就是成为实相念佛的。于此四种念佛外,还有正业与助业之分:正业的,是指专修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求往净土。助业,是指专门读诵此宗依据的净土三经一论,为读诵助业;
7、观想、忆念阿弥陀佛的依报、正报庄严,为观想助业;礼拜阿弥陀佛的像,为礼拜助业;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的,为赞叹供养助业。但此正业和助业的种种修持,总称为正行,其余念诵其它经书、礼其它佛,或者做各种善事总称为杂行。然善导大师的净土法门,便提倡舍杂行,而归正行;又正修正业,傍修助业;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念之不舍,以往生净土为期望。这些所述是净土宗修持的方法,另外净土法门还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净土宗要有三方面的具备条件,即是信、愿、行。所言信者,又有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等。所谓信自即相信自己本
8、具佛性,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与十方诸佛本无差别,所以佛陀初成道时,而观大地众生说:“善哉!善哉!善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故不能自见,若除妄想,则自然智,无师智、一切智皆能显现。”又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说明每个众生的本性与佛无异,具足佛的智觉真心,空寂灵知之妙性;只是我们不悉,而迷执于外境虚妄之相,所以不能解脱成佛。若把此虚妄我法二执放弃掉,即当下是佛。这样,就不能自抛自欺,所以名为信自。信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