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88681
大小:3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4
《初高衔接诗歌欣赏(浙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诗词鉴赏秋发庚岭明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注: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A、点明时令特征B描写秋天萧条景色烘托内心思想感情,为全诗定下凄凉感伤的基调。(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A“孤鹊”体现了愁苦和茫然。B作者以“孤鹊”自喻,表现了内心的孤寂和伤感。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在大庾岭侧的江面上,一艘破旧的官船正趁着晚潮拔锚启航,往南徐徐而去。一位中年儒士独自伫立在船头上
2、,望远哀伤。他,就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不久前,因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行正是去徐闻赴任。徐闻县在广东沿海,在当时应该是极为边远的荒蛮之地了。耿耿忠心,竟然落得如此下场,面对这苍茫的暮色,汤显祖不由得心潮难抑,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秋发庾岭》。“枫叶沾秋影,凉蝉夕晖。”起句点出时令。南方农历九月枫叶已略带秋色;时值黄昏,蝉声也归于沉默。枫叶入秋,如火如荼,本来应该是极美丽的景致,作者却由此感受到了萧瑟的秋意。蝉饮风餐露,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君子请贫自守的象征,如今,它也被阵阵寒意包围了,再也唱不出轻快的歌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起首这两句便为全诗奠定
3、下了悲怆的基调。不过,夕阳虽暮,犹有余光,这里一个“晖”字用得巧妙,给苍凉的画面抹上一层淡淡的暖色。全诗就在这一寒一暖两种色彩的交织下逐步展开。第二联“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两句写两岸景色。远眺树影如云,暮霭徐徐升起;近看江花带露,在夕阳中渐渐趋于迷蒙。像《题大庾岭北驿》一样,依旧是写秋色,写黄昏,但苍茫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尽管此时的梧桐和江花多少还沾染着几分观赏者暗淡的愁绪,而色彩却显得柔和多了,明快多了。毕竟大自然是美的,它可以帮助诗人暂时忘掉内心的创伤。颈联是一个转折:“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整个画面由静而动。诗人伫立船头,观赏沿途景色,两岸山色随小舟的
4、行进而不断地变换着色彩;粼粼的波光,在夕阳的照耀下似乎洒满了游子的衣襟。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此时似乎有一种宠辱皆忘的情致。可是,贬谪的痛苦很快又涌入心头:“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冷月徘徊,孤鹊南飞,斑斓的色彩一扫而空,画面复归于沉寂,而且更冷更静。在前三联中隐藏着的悲哀的心绪,此时便如江水一般汹涌澎湃。作者一“孤鹊”自喻,说尽了内心的孤独与不平。读来真另人伤神至深。2宋之问与汤显祖,两者时跨三四个王朝,历时六七百年,一个因委身奸佞武三思、张易之等,一个因上书得罪于当朝权贵,结果是双双被贬而过大庾岭,都写下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优美五言律诗。通过对读,我们可以看出
5、:宋诗格调低沉哀惋,汤诗格调激昂奋发;在景物的抒写与寄托中,汤诗显得更委婉含蓄,宋诗更景中寓情。踏莎行【清】周之琦①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懵腾去。绮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②。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注】①嘉庆十八年,周之琦曾奉差赴山西。这首词写于此番山西之行。②栖鸦语:谦辞,比喻稚嫩拙劣的文字。21.上片“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3分)22.结合下片,谈谈“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1.描绘了主客觥筹交错,击鼓赋诗,(饮酒赋诗1分)酒沾
6、衣襟却毫不在意的狂放不羁场面。(1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1分)22.词人频繁地应邀出席盛美的酒宴,习惯于门前停驻显贵的高大车辆,却心生愁闷,唯有借赋诗来排遣,登临晋阳城头,怨怪群山叠翠平添羁留他乡无人作伴的惆怅。“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内心的孤独寂寞。(厌倦、寂寞2分,解析2分)昭君怨南宋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答案:1、梅。两个道是,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
7、,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2、对比,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