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

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

ID:8986850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4

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_第1页
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_第2页
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_第3页
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_第4页
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txt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男人掏钱是恋人关系,女人掏钱是夫妻关系,男女抢着掏钱是朋友关系。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貌迷惑;女人爱用心看男人,最易受伤心折磨。从精气养生说角度对《毛诗序》的疏证【原文出处】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原刊期号】200205【原刊页号】55~61【分类号】J2【分?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0303【英文标题】InterpretingMaoShiXufromVitalityandHealthPreservationPointofViewWANGChun-hon

2、g(Dep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BeijingUniversity,Beijing100000,China)【作者】汪春泓【作者简介】汪春泓(1964-),男,浙江嘉兴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批评研究。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000【内容提要】以往学界研究《毛诗序》多从社会学批评角度立论,而忽视了先秦两汉浓郁的精气养生思想背景。其实,《毛诗序》有关人心变化的描述,均与精气养生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角度切入,可以减少历来学界对于《毛诗序》的误读,从而真正理解其文艺思想的精髓。【摘要题】文论研究【英

3、文摘要】Inthepast,mostscholarssetforththeirviewsonMaoShiXufromthesociologycriticismpointofviewandleftouttherichvitalityandhealthpreservationenvironmentinQinDynastyandHanDynasty.Inthispaper,theauthorthinksthatthedescriptionaboutthechangeofpeople'smindiscloselyrelatedtotheideaofvitalityandheal

4、thpreservation.Fromthatpointofview,scholarswillreducemisunderstandingaboutMaoShiXu,andunderstanditspithandmarrowofartandliterature.【关键词】精气养生/《毛诗序》/礼义vitalityandhealthpreservation/MaoShiXu/protocol【参考文献】[1] 鲒qí@⑧亭集外编.(卷三十九)[M].四部丛刊本.[2] 韩昌黎文集校注(第一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 余明光.董仲舒与“黄老”之学[A].陈

5、附图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 汪春泓.论汉初黄老道德之术[A].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五辑)[C].北京:中华书局,1999.[5] 逸周书汇校集注[M].246.[6] 刘申叔遗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7] 半轩集(卷人)[M].四库全书影印文渊阁本.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奚右加谷@②原字忄加占  @③原字钅加容  @④原字克右加寸  @⑤原字忄加(僭去亻)  @⑥原字蛎的繁体字  @⑦原字虿的繁体字  @⑧原字土加奇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79(2002

6、)05-0055-07关于《毛诗大序》(以下简称《毛诗序》),研究者历来多从政治、道德及伦理等层面理解,但不能深入到生命本质诸如卫生、养生层面,因此仍然显得比较肤浅。  一、关于《毛诗序》由个体之“身”到国家之“事”思想模式的考辨《毛诗序》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通过音以表现情绪的不同,据此可以体察到人心、政治的实情,此外“安”、“乐”、“怨”、“怒”、“哀”、“思”等,均属于心理活动的各种形态,它们何以作为测量政治良窳的指标呢?首先心理的变化最直接地彰现着人的生命状态。《荀子·非相》篇说:

7、“故形相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虽强调通过后天一番“化性起伪”功夫,是铸成“心”的主体导向的关键,但是也承认“心”是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的本体,即有形之身的根本,在各家学说中有时被称为“神”,这确是古人的共识。而心灵因自然外物与社会纷繁的引发感召,会呈现复杂的波动变化,这最能够直接反映个体生命状态的本质。其次个人的心理遭际又与大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探讨问题时,如以《周易·系辞下》为典型的例子,往往以身及物,循微见著,由近至远,由内至外,这也是古人的共识,先秦以至汉代,诸子百家莫不习惯于这样的思维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