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译文与练习

五人墓碑记译文与练习

ID:8983303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五人墓碑记译文与练习_第1页
五人墓碑记译文与练习_第2页
五人墓碑记译文与练习_第3页
五人墓碑记译文与练习_第4页
五人墓碑记译文与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人墓碑记译文与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文学家。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因此他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崇祯二年(1629年),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叫做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与社会活动。复社表面是讲学“以文会友”,实际是评议时政,并与贵族大官僚斗争的一个政治集团,声势震动朝野。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张溥散文,在当时很有名,风格质朴,慷慨激昂,明快爽放,直抒胸臆。【课文点译】【课文全译】  (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

2、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大凡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光荣显耀,为什么呢?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

3、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作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阳、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木匣装起来,最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唉!当魏忠

4、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

5、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几位有声望的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公,太史文起公,姚孟长公。【

6、名家点评】  这篇文章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熔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在结构上,先以洗练的笔墨叙述了“五人”死后贤士大夫为他们修墓、立碑的盛况,接着与此相对照,写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而湮没不足道”,从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独五人之曒曒,何也?”这一问,是贯串全篇的主线。它承上而来,又领起以下各段。三、四两段树立“五人”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形象。固然是对这一问的回答;五、六两段揭示“五人”之死所发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对这一问的回答。正因为以一线贯全篇,所以文笔活泼、结构谨严。而作者之所以要用这样的一问作为贯串全篇的主线,又是从有利于表现他确定的

7、主题出发的。回答了“五人”为什么那样“曒曒”的问题,不就自然而然地阐明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吗?      (《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霍松林)  【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2.古今异义(1)至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