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

ID:8980327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3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项选择题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2.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3.《论语·八佾》记孔子说:《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5.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读者之意)。6.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

2、是指(作者)。7.教材认为:孟子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养气”,当是指作家应该(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祟尚自然,反对人为)。9.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庄子》思想较深的影响)。11.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

3、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发愤著书”说)。1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1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4.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15.“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

4、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毛诗大序》)。16.王充《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17.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18.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曹丕《典论·论文》)。19.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典论·论文》)。20.教材认为: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21.在文体论上

5、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曹丕和陆机)。22.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陆机《文赋》)。23.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进行艺术构思)24.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这里的“会意”是指(具体构思)。25.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26.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里。教

6、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27.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28.《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骨”,近人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29.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直寻”)。30.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诗经》和《楚辞》)。3l。教材指出: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32.在中国古代文

7、学批评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批评家是(钟嵘)33.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3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评东方虬《咏孤桐篇》说“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使之音”是(指曹魏正始时期的作家具有建安风骨的作品)。35.皎然的诗论作品最重要的是(《诗式》)。36.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皎然)。37.教材指出: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修

8、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38.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39.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文论家是(白居易)。40.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教材认为:“思”,可理解为(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41.教材认为: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